第02版:州内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3月12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汗水孕育绿色生命
记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乔文生
2019-03-12
乔文生在巡视山林。

◎甘孜日报记者 宋志勇 文/图

“干林业工作苦不苦?苦!但为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造福后人,再苦也值。”他把一生中最美好的30年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林业。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石破天惊的壮举,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行动和心血装扮着新龙的山山水水、沟沟壑壑。他就是新龙林业局博美林场职工乔文生,同时也是2018年甘孜州第二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在我州林场有着一群甘于奉献、艰苦奋斗、勤劳务实的林业职工队伍,他们披星戴月、风餐露宿、真抓实干,犹如一棵棵青松长年扎根在高原林区,用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青春,妆点着高原的山山水水,乔文生便是其中的一员。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乔文生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和甘于奉献的奋斗精神深受同事们佩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乔文生用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和要求严格衡量自己的言行,经历了从伐木到护林的历史转变,如今的他已是绿化造林的先行者、守护者。

“1998年森工企业全面停止木材采伐,实施了天保工程。”乔文生回忆当年森工企业改革时说,实施天保工程是时代赋予林业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面对全新的工程建设,长期坚守在海拔3400米博美林场的乔文生,不仅主动投身到培育优质苗木、森林巡护、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等工作中,还刻苦钻研高原适生、适地树种培育,为荒山荒坡绿化造林培育出了优质苗木,并在恶劣气候环境下,克服困难,在每年的3、4月绿化造林的黄金时期,背着苗木,穿梭于荒山荒坡,将一株株云杉树苗种下,为青山绿水培育新的根基。

作为一名班组长的乔文生,针对林场管护战线长等实际情况,在人员稀少的远山区林地,建立精干的管护队伍,实行封山管护;对交通较为便利,人口稠密的林地,采取划分森林管护责任区,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山头、地块,要求巡护人员严格执行责任区域巡护信息交换制度,资源管理核查制度和如实填写巡山日志等相关制度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林区,深入管护站,向职工和当地农牧民群众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天然林资源保护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现场检查、督促与技术指导公益林建设等工作;坚持作业质量跟踪检查,发现问题责令限时整改,并落实专人进行公益林建设小班后期管护,确保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

30年的林业生涯,乔文生踏遍了施业区的山山水水,对施业区的地形地貌、地理条件、林种结构、森林病虫害发生趋势、林木生长等情况都了然于胸,被同事们称赞为“活字典”、“活地图”。但有谁又知道这一称赞的背后,对乔文生来说隐藏着多少艰辛?多少汗水?多少委屈?一次在村里检查林场时,他发现个别村民为方便,就地砍伐国有林木,便上前制止。村民不但没听劝阻,还扬言要打他。面对这情况,乔文生没有退缩,而是上前耐心细致地给村民讲解国家森林法,告知他这样做是违法的行为,要负法律责任。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村民们停止了砍伐。

乔文生热爱林业工作,不仅希望自己是一名优秀工作者,更希望当一位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家庭的需要。然而,现实生活中,他不得不牺牲家庭,投身到林业事业中。“多年来无法照顾孩子,让70多岁的父亲长年在外独居,没有尽到父亲和儿子的责任。”52岁的乔文生深感愧疚地说,自古忠孝难两全,如今只有好好工作,才对得起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多年来,乔文生因其工作突出,不仅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和信任,曾多次荣获局先进生产工作者;他所在林场连续10年被评为先进单位,2006至2017年连续9年评为局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州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荣获甘孜州第二届五一劳动奖章。

乔文生以不屈的精神,顽强的毅力,踏实的工作作风,处处发挥着“模范先锋”和“战斗堡垒”的作用,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对党的誓言和承诺,他不仅是林业工作的领头雁,更是将真情与爱心挥洒在深山老林,用汗水孕育着这里的绿色生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