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画好生态画、筑梦高精尖、培育新经济、壮大新动能……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因地制宜和从实际出发,蹄疾步稳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新华社从即日起开设《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栏目,集中推出系列报道,充分反映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增添新动力。《两个“全国第一”的背后——北京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开栏之作。 ◎新华社记者 李斌 孔祥鑫 王优玲 张超 2018年,首都北京交出一张靓丽成绩单:人均GDP达2.13万美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创下两个“全国第一”。 一系列数据,是北京近年来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注脚。面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课题,北京这座千年古城要坚定不移走减量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 减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明确首都“四个中心”新的城市战略定位,确立了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战略目标。 减重、减负、减量,北京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2013年比,2018年,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5.1%上升到50.5%;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孕育成长,金融、科技、信息等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60%…… 2018年,北京再次实现“三个减量”:人口减少16.5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约34平方公里,建设面积减少1200多万平方米。 2018年,北京市GDP超过3万亿元,增长6.6%;新经济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1%;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居全国第一。 绿色发展 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国首位 绿色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生态环境。 北京从1998年开始大规模治理大气,特别是通过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5年间年燃煤总量从2270万吨减至600万吨以内,淘汰老旧机动车216.7万辆,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家,2018年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到51微克/立方米。 近年来,北京全面推行河长制,开展“清河行动”和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联合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3%。凉水河、萧太后河、北运河……一条条骨干河流告别黑臭,一座座滨河公园给人以便利和享受。2018年北京新增造林26.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38.6%提高到2018年的43.5%,城市生态空间大幅度增加。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54吨标准煤,同比下降3.8%;水耗为12.9立方米,同比下降7.1%;能源利用效率居全国首位。 创新发展 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放眼整个北京,创新发展正成为驱动这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动力。 近年来,北京深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3.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9%。 高质量发展的前行道路上,北京还面临不少挑战。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北京依然存在不少差距。创新投入较高,但创新产出效率低,基础创新和原始创新差距大;全球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在450个城市中北京排在119位。 减量发展、提质增效,永远在路上。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出含有6个方面35项具体指标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百姓生活高品质……人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首都北京,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据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