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别策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公告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5月10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甘孜、朋友们与《贡嘎山》
2019-05-10

◎旺秀才丹

在我出生成长的西北大地,河西走廊的藏汉杂居地区,对大西南的藏族同胞,有一种陌生的亲近感。

1985年,第一次离家出远门,到成都西南民族学院读预科。当时我写了一篇散文,被写作课赵重能老师作为优秀作文推荐到校广播站播出,其中有一句是:“坐在南国这不知名的树下……”。至今在预科同学的记忆里回响。

甘孜、《贡嘎山》这些名字,也是从那个遥远的时候起,从陌生而熟悉,默默无声地进入了我的视野。

2007年4月,藏人文化网落地成都。之后,我携网站一行三人,离蓉赴香格里拉。彼时,驾车从成都经泸州到贵阳、昆明、丽江、香格里拉。在香格里拉滞留几天以后,我们走乡城、理塘到康定路线,欲途径甘孜州境内返回成都。

乡城住了一宿出发后,报讯的电话早早传至康定,但是路途的纠缠从来无法计量。

《贡嘎山》主编列美平措老师从下午就约好了康定当地一众文友在等待。一直到了晚上十点多,我们才风尘仆仆赶到。

那一段时日,是我人生和事业的最低谷。路过康巴大地,面对崇山峻岭,我的心情就像失恋的人儿一样伤痛。

康定是此行的最后一站,也是第一站,一桌朋友的真诚和热情伴随着火锅的氤氲之气扑面而来,让我在巨大的失落时期,突然感受到有人看重我、信任我、在耐心等待我。更让我感动的是,这些等待的人和我没有隔阂、没有猜忌、没有功利,只有四目相对的真诚,和对远道而来的文友单纯的友情之温暖。

我忘了当时是否感动泪下。但是今天想起来,几乎热泪盈眶。

那是不是我和列美平措老师的第一次见面?不记得了。记得耐心等候的朋友是以列美平措为核心的康巴作家群成员,有阿文(陈光文)、向东、窦零、桑丹、梅萨、康珠等人。

2007年之后,我大多时间居住在成都西北角的犀浦镇。有一次列美平措和何小竹两位诗人从西宁领到“少数民族十大诗人”的奖项回到成都,当时联系我,约了色波老师几位朋友吃饭喝酒。之后我请列美老师到犀浦小住两天。那时候我是单身汉,家里有空房子可住。有一次还在镇子上给他开过酒店。总之是来往接触的机会多了,近距离和列美老师有了很多的沟通。

我是华东师大夏雨诗社哺育出的诗人,深感社团以及作家群的巨大益处。所以康巴作家群的兴盛,是这些作家诗人共同的福报所致。在我这个局外人眼里,我觉得以列美平措主编为核心的《贡嘎山》杂志,对文学矢志不渝的坚守和追捧,是滋养康巴作家群这一群体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因素。

列美老师是纯粹的诗人,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康定这个人文底蕴丰厚的多民族杂居地,坚守在《贡嘎山》杂志,写着诗歌,编着杂志,结交着文友,培养着后生,淡然地生活在折多河畔,见证着这里一代代文人骚客的游移、变幻和成长。

旺秀才丹,西北民族大学教授、藏文化专家、藏人文化网CEO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