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6月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灵,在无尽哀思中永存
2019-06-06

(紧接第一版)而且工作也绝对不会拖全乡的后腿。没想到他为了给单位分忧解难,竟然瞒着领导、同事、朋友和亲人,这到底该怎么说是好?……”州农机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高茂宏难掩心中的悲痛,“我们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扎实做好农机推广服务工作,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成为我们的工作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来告慰和缅怀马伍萨同志。”

采访中,接替马伍萨担任夏拉卡村第一书记的州农牧农村局代九江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要以马伍萨为榜样,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没有了却的心愿,确保夏拉卡村如期高质量实现脱贫奔康,请马伍萨放心,请夏拉卡全体村民放心!”

哀伤,悲痛欲绝寸断肠

5月27日上午,记者在蒙蒙细雨中,驱车来到距冕宁县城约30公里的大桥镇大桥二村马伍萨家。在极其简陋的房屋中,马伍萨年迈的父母坐在儿子的遗像前泣不成声,他的两个弟弟坐在一旁默默地擦拭着眼泪,泪流满面的妻子一边安慰着父母,一边搂着两个尚未懂事的孩子。尽管马伍萨去世14天了,但亲人们仍成天以泪洗面,无尽的哀思笼罩着这个贫困的家庭,让人为之动容。

“白发人送黑发人呀!你说过,你要给我和你妈妈养老送终,要送我去看病,你咋就失言了?你的三个娃娃还那么小,你让我们该怎么办呀?”70岁的父亲马海车补失声痛哭。

大桥二村是冕宁县深度贫困村,从小生活在这里的马伍萨为走出大山,尽管每天上学要走8公里路,尽管早饭和午饭都靠灶灰里烤熟的洋芋充饥,但他勤学苦读,成了村里首个走出去的大学本科生。靠借钱上川农大的他,从第一个学期放假开始,就凭借打工挣钱积攒下个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这虽然让他吃了不少苦,但却省了父母不少心。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家族。2000年9月30日,村上突发泥石流灾害,马伍萨的堂兄马云为疏散村民,不幸壮烈牺牲,并成为村里的第一个烈士。而今马伍萨又不幸倒在了脱贫攻坚的战场上,这到底是一家人的喜还是悲呀?”马海松回忆与堂弟马伍萨相处的过往岁月时不禁掩面而泣。

有着30年党龄的马海车补,曾长期担任生产队长、村会计和村支书。面对儿子的突然离去,深明大义的老人擦干悲伤的泪水说道:“我儿子非常孝顺,他知道我体弱多病,每次回来都要带我到医院去治疗;每当我生病,他不仅要打钱回来,而且还经常电话过问;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他从没少过分文;每当我在电话里叮嘱他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时,他总是安慰我说,‘老爸,你就放心了,我身体没有一点问题。’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问题果真在他身上发生了,而且还要了他的命。哎!”老人在一声长叹之后,神情镇定地说:“我儿子是扶贫英雄,我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马伍萨去世后,妻子沈伍资成天哭成了泪人。她泣不成声地说:“我从四川省石油卫生学校医士专业毕业后,就和伍萨结了婚,虽然结婚12年,但总是聚少离多。他每次给我打电话,都免不了要说‘老婆,你辛苦啦!’其实,我知道他忙和累,也知道他节和俭,更知道他难和苦,但为了这个家庭,他几乎付出了所有——没有几件像样的衣服,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每月的工资收入,除了给父母和孩子打生活费以及医药费外,他根本就剩不了几个线,况且他在那边还要生活、还有人情来往呀;伍萨很爱这三个孩子,他在从康定到成都途中,无力说话的他,在我的手心上吃力地画着‘儿女’两个字,眼角流出了绝望的泪水。他曾多次给我说,‘哪怕是借钱甚至贷款,也要让三个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可如今,家里的顶梁柱倒了,一切美好的愿望都随之化成了肥皂泡,这往后一家人的日子该咋过呀?毕竟我当村妇女主任和村卫生健康员的收入每月只有2000元。伍萨啊,你怎能忍心丢下我们就不管啦?!”

“几天前,我和弟弟发高烧住院了,爷爷打电话让爸爸回来,他说忙得不能脱身,等忙完了就回来给弟弟过生日,陪我们过‘六一’儿童节,我有三个月没见到爸爸了。昨天下午,爸爸终于回来了,他一动不动地躺在那里,无论我怎么呼喊,他一点反应也没有。开追悼会那天,爸爸的同事告诉我,他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脱贫才去世的,他是脱贫攻坚的英雄。我是英雄的女儿,我要继承爸爸的遗志,将来帮助更多的人。”马伍萨去世后,其大女儿马燕在班上字字带泪地念出了这段思念的话语,让人唏嘘不已。

“伍萨”,彝语意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马伍萨,你对得起你的名字、对得起第一书记这个“职务”、对得起党和人民,唯有对不起你自己和你的家人。

……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愿在天堂之中的马伍萨一路走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