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绰
2013年6月8日,有幸与几位同事随我县所有援藏干部,游览了渴慕已久位于得荣县境内的下拥风景名胜区。前往下拥景区的途中,我们经过了早已梯田成群、绿树成荫的古学乡塔恩同开发区和得荣县七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的“新艾寺”,以及远远近近依山傍水的几处古朴的村寨。到石门时,一群马夫牵着骡马早已在那里等候。放眼望去,在“达门”“日扎”两座神山的怀抱里,修建已有一年之久的景区管理用房初现雏形。
为公平起见,骡马在编号后由游客进行抽签。每一位马夫都希望能有幸抽到不高不胖且不难伺候的游客。在一片嬉笑和喧闹声中,一后生兴高采烈地拉我走向一匹棕色的马儿。面对淳朴憨厚的后生和算不上怎么强壮的马儿,我却相信这是自己此番结下的一段缘分——且行且珍惜吧。
骑着马儿,心情是如此舒畅:风轻轻柔柔的,说不出有多么的凉爽;空气湿湿润润的,说不出有多么的清鲜。四周是茂密灌木丛林,抬头是忽阔忽窄的一方蓝天。清泉、鸟鸣,声声马铃;云儿、风儿、苍松幽幽,更有红、白、黄、粉色杜鹃掩映在丛林四处。
骑行两个多小时后,垭口处豁然一席碧绿草甸从天而降,静静铺展在眼前。草甸四周林木葱郁,秀峰屹立。我未想到,树原来也可以如此多情顾盼,山也可以如此超脱非凡。就在点点牧房、排排篱笆、缓缓溪流与遍地繁花间,同行的三十余人享用了一番浪漫午餐。是的,在如此美丽的“兴安同” 草甸,就算喝一口山泉,啃一块干馒头,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告别兴安同草甸,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徒步穿林后,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次仁措”湖畔。次仁措以她独有的温婉安然现身于一方谷底。放眼四周,便见苍峰巍峨林木森森,杜鹃林玉带绕湖。遗憾的是,不知几时,那朵朵杜鹃花已半枯萎在了枝头。
我不禁想到:若是在十天半月前,它们又将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我不知用什么样的文字才能表述出次仁措固有的独特魅力,也不知用什么样的语句才能诠释出久远又执着地守护在四周的苍峰、盘旋在蓝天的雄鹰?伫立湖畔的刹那,在神思恍惚之际,铺就在眼前的寂静之美,已禅定般安住在了心间。
别过次仁措,徒步穿过一大片时有树桩横卧、时有稀泥拌脚的杜鹃林,又见一大片绿油油的草甸在夕阳余晖里静静伸展——这便是童话般的“尼翁同”。尼翁同草甸比兴安同草甸面积似乎大了许多。四周是苍郁树林,远处便见奇峰突兀。一条清澈见底的纤细山泉经草甸中央迤逦穿过,散落在草坪周遭的两三间牧房,虽不见炊烟升起,却给人半梦半醒亦真亦幻之感。
在一顿别开生面的晚宴过后,我们牵手搭肩,围着熊熊篝火,伴着满天繁星,尽情欢愉,载歌载舞。
在清晨,山里的溪流更加冰冷,却恰恰能抚慰和洗漱掉高海拔反应及简陋牧房带来的不适与疲倦。当阳光透过树林洒落一地金色斑驳时,丛林间又扬起了昨日的欢悦。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出森林,来到了盛开着紫色小杜鹃的开阔原野。紫色是我所喜欢的颜色,而眼前的这片紫,更有着一种别样的生机别样的美。
翻越海拔为4800多米的“珠金申格”神山,是一次预料之外的辛苦旅程。陡而险,且需要顶着高反半骑行半攀爬整个峰面。然而,当站在山巅,眺望到山脚宽谷里犹如镶嵌了一粒天然庞大绿松石般的“永尼措”湖泊,眺望到雾霭漠漠中神色各异的崇山峻岭,以及或散落于道道沟壑、或安详于云端之处的村村寨寨时,我感到那份累与苦怎样也值了。
如果说攀爬“珠金申格”神山是个艰辛的历程,那么,走下“珠金申格”神山却是个有趣的事儿。因为坡陡无法骑行,马夫们绑紧鞍绳,让一大群马儿头朝下自由散去。马儿是不羁的,有不听使唤相互追逐的,有不顾掀掉包裹狂奔疯跑的。一瞬间,我耳畔想起了叮叮当当的马铃声与马夫扯着嗓子的吆喝声。我们三三两两相互搀扶着步步往下移,脚底虽松软滑溜难行,可朵朵紧贴湿润坡面粲然开放的小花儿,总也令人不忍踩踏。
我原本以为再也邂逅不到紫色小杜鹃了,可翻越过“珠金申格”神山后,展现在眼前的紫色再一次令人心旷神怡。于是,全然不顾花与人面格格不入的“窘境”以及给同路姐妹和同行游客带去的视觉糟蹋,我竟情不自禁臭美着,或躺或立或拥抱,百般姿态于其间尽情拍照。
一路驻足一路游玩,不觉中已置身于“永尼措”湖畔。湖泊边缘是点缀着低矮灌木的草坪。草坪周遭远远近近散落着用木板搭建的简陋牧房。湖泊正前方是错落有致的紫色小杜鹃谷、松柏林、大杜鹃带。视野的尽头便是鬼斧神工般的巍巍劲峰。
如若在深秋季节,这里该是层林尽染的另一番景致。距湖面几步距离的地方,是用石块垒就的插满风马旗的“那尊”,“那尊”旁边是泥筑的煨桑灶。试想,当第一缕晨曦来到湖面,早起的牧人身着藏袍虔诚煨桑,或在某个特别时日,一大群僧侣簇拥着头顶宝伞手持白海螺的“仁波切”,在塔旁诵经求雨之际,沐浴在法号声声腾腾桑烟中的永尼措,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壮观景象。
从远处望去,艳阳虽朗照湖面却似有雨滴涟涟;走近了细看,才知原来是成群鱼儿在活蹦乱跳。它们时而游至湖边争抢游人丢下的食物,时而游至深水中央不见踪影,时而跃至湖面荡开起层层涟漪,可爱得着实惹人留恋。刚刚还是一片晴朗的天,却似乎因为我们的欢声笑语,忽然间噼里啪啦下起了阵雨。刹那间,被雨幕裹挟的永尼措更显得千姿百态神秘诱人。
如果说次仁措宁静安详得足以洗尽世间铅华,那么,央尼措则鲜活灵动得让人浮想联翩。有姐妹向往着说,想在此搭建一茅屋。是的,搭一顶茅屋,牧一群牛羊,那样的朝朝暮暮又该是另一番惬意的岁岁月月了。
因为行程临时改变,我们未能如愿去游览久负盛名的措朗措、永久措、尼森措以及观音骑骆驼、林间石林等等大自然予以太阳谷下拥风景区的诸多美景。在6月9日下午4点过后,我们冒雨离开了永尼措。不舍,真的不舍。说好要走遍下拥所有的美丽景点,再从子庚乡牧场穿越至巴拉格宗神山,却只得不了了之。
或许,人的一生原本就充满了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也或许,正是这种种遗憾,才造就了我们此生太多的极致之念想。当然,倘若有朝一日能故地重游,能一睹未曾游览的其余景点,那该是一桩完满的美事了。
我热爱这一方山水,如若有来生,即便投身为一只灰兔一只山雀,亦或是一只小小飞虫,也甘愿千万次地轮回于这一方故地。轮回于这一方有着圣洁、寂静、博大、祥瑞之殊胜美景而魅力飞扬的雪域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