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特别报道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8月13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域高原绘就美丽新画卷
2019-08-13

(上接第一版)

受益于特色产业发展,甘孜州贫困人口从22.03万人减少到18.9万人、贫困村从1360个减少到251个,2019年完成剩余12个县“摘帽”、251个村退出。

关键词:奔康

乡村振兴蓝图在大渡河流域展开

8月8日,若吉村的广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本就处于旅游旺季,加之有情歌节的带动,上百名省内外的游客一下子涌进村。

村民杨林珍在自家的院子里忙前忙后接待游人,“说是自家的院子,其实已经租给了村里的合作社。”杨林珍说,“租金一年5000元,合作社集中打造,我们回来打工,平时再卖些水果,今年收入有几万元嘞。”

唐玉桥说,以前,村民只能外出打工、跑跑车,赚些辛苦钱,村里的党员干部也到省内其他地区考察过,都觉得发展旅游业是最好的出路,但却没有实力改变现状。

转变发生在去年。得益于援建,村上修了路、铺了管网,唐玉桥说,“村里也下定决心要抓住这次的机会。村民集资,成立合作社,把村里空下来的房子租过来统一打造,还修了污水处理设施、茶楼、游客接待中心、游泳池等,乡村旅游一下子就火了起来。”据了解,从若吉村整体打造完毕试营业至今,村子已经有了30多万元的收入。

顺着大渡河向下游大约30公里,在泸定县泸桥镇海子坪村,旅游生意虽然冷清,但村党支部书记龚代顺却不懊恼,“我们村里也藏着宝贝呢。”

除了套种的玉米和大豆以外,记者在村里并未看到其他可称之为宝贝的东西。“秘密就在这片农田里。”泸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告诉记者,套种的玉米和大豆是公司与四川农业大学在泸定县建设的农业产业孵化园的一部分。“未来这里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若吉村和海子坪村,两村侧重的产业不同,但背后的关键词却是一样的:乡村振兴。

“去年,甘孜州提出了‘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战略’。”甘孜州农牧农村局副局长陈朝春说,“将探索出一套可以复制的乡村振兴模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