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冉永平 听说记者要去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采访,在那里工作了15年的国网甘孜州电力公司党委书记刘友志有些迟疑。 “去白玉路太远,至少要一天时间,太遭罪喽!” “和您当年耗时5天的行程比,一天不算什么。不仅去白玉,还要去您当过乡长的热加乡,看看这些年的变化。” 看记者坚持,扎根甘孜31年的重庆汉子刘友志爽快地说:“我陪你去嘛!” 7月17日早8点,车子从康定出发,翻过4300米的折多山,过新都桥后,经塔公草原拐上317国道。午后过了甘孜县驶入干白公路,又翻过两座4800米的高山,晚上8点太阳快落山时,终于到达高山峡谷中的白玉县城。 18日一早,我们去热加乡,出发不久天降暴雨。左边是咆哮的金沙江水,右边是陡峭的山崖,泥石流不时滑下来。“当”的一声,鸡蛋大的石头砸中车顶,大家惊出一身冷汗。同车的四川电力公司宣传部副主任高德文有些紧张,拿起步话机联系前车的刘友志:“雨太大了,不会被困在路上吧?”“没事,这段路因为今年格萨尔机场要通航,所以在扩路,过了这段就好了。”老刘声音非常有底气。 白玉县,远离国道,甘孜最偏僻的县之一。如果白玉用电顺畅,甘孜的新一轮农网改造就应该没什么问题。中午11点,雨依旧淅淅沥沥地下,我们终于到达热加乡,60公里路用了足足3个小时。 说不完的变化 甘孜州新一轮农网改造累计投入20.83亿元,为10万户农村居民提供了用电保障 白玉县热加乡麻通村51岁的桑珠看到老乡长刘友志时,两眼闪着泪光,双手紧紧握着刘友志的手,用藏语不停地说着什么。 71岁的旦增和54岁的郎加也围上来,几个人热情地拥抱在一起,旦增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白玉县供电公司副经理泽翁多吉在一旁给记者当翻译:“他们太激动了,一直在说老乡长怎么不多回来看看。” 落座后,多吉告诉村民我们的来意,桑珠抢着说:“当年就是刘乡长给我们弄来了电,让我们点上了电灯。” (下转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