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宋志勇 追求梦想与执着 30年间,在四所基层小学从教的经历,让50岁的她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1989年,奉贤带着美丽的梦想,从康定师范校毕业,第一站就来到了康定市麦崩小学,一干就是3年。接着又先后到康定市瓦斯小学、姑咱小学,再到如今的回民小学任教。 30年间,她不仅要上好课,还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及家庭情况。一脚深一脚浅,她沿着学生们每天行走的求学路,走访了每个学生家庭,这让学生家长非常感动。特别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奉贤还专门为他们开“小灶”,为他们作单独辅导。他们成绩赶上了,自信心也有了,整个班的成绩节节高升,精神状态也焕然一新。 这30年里,她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虽冷落了家人,但得到了家人义无反顾的理解和支持。在回小任教的20余年,每天午饭、晚饭几乎是家人做好了等她回家。记得2015年10月,奉贤老师的脚受伤后伤口感染,虽然已两次住院,但她心中牵挂着学生,坚持提前出院继续上课,她说:“我就是拄着拐杖也要坚持上课,站着不行,就坐着讲。”在她的坚持下,爱人也非常理解和支持,并坚持每天早晚接送,中午还送饭到学校。家人的支持照顾,让她顺利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她很庆幸没有因为自己受伤而耽误学生们的课程。 践行承诺见成果 “要吃教育这碗饭,不仅要爱教育、爱学生,还要有教学创新的本领,创作适合我州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从不敢松懈。”这是奉贤多年来坚守并践行的诺言。 作为一名党员和骨干教师,奉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注重在教学课题上下功夫,并将课题成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近6年来,她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大规模推广的群文阅读理论与实践深化研究”子课题《利用康巴地区少数民族文学作品资源开发本土小学中高段年级群文阅读读本的研究》,申报了《民族地区小学语文五年级群文阅读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策略的研究》《民族地区小学语文中高段课堂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特别是由她撰写的论著《增强民族小学生课堂汉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不仅荣获了SCI中加合作项目第二轮比较性课题研究,还被《新形势下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所收录;论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论文《浅谈口语交际教学》荣获省级三等奖;《关于作文教学的尝试》荣获《现代中小学素质教育文萃》征文三等奖。 “当听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获国家级一等奖的消息时,我反复确认三次才相信这是真的。” 说到这里,奉贤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喜悦。与她同时参与课题撰写的曾莉老师说:“奉教师对教学课题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她多次与教师们沟通,与家长们沟通,从学生学习中感受,使这篇论文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级一等奖,让我深感钦佩。” 而在奉贤老师心中,在众多的学术荣誉背后,她更看重的是自己的教师身份,立德树人、化育英才是她一生的追求。 与时俱进重方法 自1998年奉贤老师从姑咱小学调到回民小学后,着手准备写作论文的想法就此诞生。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奉贤坚持每天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注重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丰富实践经验的同时,更注重不断地“充电”提升自己。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并且利用网络、书籍以及各种信息渠道拓展教学资源;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注重培养让学生边实践边认识边探究的思维方式;课后认真总结反思,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从不计较得失。她积极参加培训和教研,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和学校老师共同协作,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多年来,她坚守初心、化育英才,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也深受学生们的尊敬和喜爱,教育教学业绩突出,为全州小学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人师表,她答疑解惑,倾囊相授,力争为学生营造最浓厚的学习环境;真诚以待,她是良师,更是益友,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育之路,她风雨躬耕,只为育人成才。“这次被评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是对我这些年一线工作的肯定,但更是一种鞭策,我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奉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