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0月26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雪域高原盛开团结之花
2019-10-26

(紧接第一版)雀儿山隧道和雅康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康定机场、稻城亚丁机场和甘孜格萨尔机场通航,通乡油路和通村硬化路建设实现“两个百分之百”,全州通达条件实现了跨越发展。城乡提升战略方面,建成幸福美丽新村472个,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31.66%,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生态文明战略方面,大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全面实行四级河长制工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

2019 年前三季度,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6.84亿元,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等3项指标增速居全省第一。随着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的美好愿景在甘孜大地正在成为现实。

抓实宣传带动 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9月27日,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长途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其颁发奖章和证书。这一消息传回甘孜,其美多吉的家人、挚友无不欣喜骄傲,全州各族群众也欢欣鼓舞,并通过发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表达对民族团结进步楷模的崇敬和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决心;一时间,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再次掀起了“学先进、赶先进”,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热潮。

民族团结进步,根本的受益者是各族群众,根本的依托也是各族群众。我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全力抓好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工作,不断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创建工作氛围。

2014年,在全州范围内组织开展“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万人签名活动”,各族干部群众3万多人参与其中。2015年开始,在全州范围内连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进一步提升了各族干部职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从2014年至今,持续每年在州、县(市)、乡镇开展“甘孜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宣传月周日活动”,累计发放各类资料100万余份,营造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此外,我州还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典型宣传,各地各部门先后投放了各类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广告、标语33300多组,实现了宣传动员全覆盖。

我州还积极推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严格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用群众身边的“标杆”带动群众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用甘孜本地的“样板”指导各县(市)、单位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截至目前,全州确定民族团结进步“八进”活动示范点147个,“六大战略”民族文化元素示范点111个;全州有26名同志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12个单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成功创建了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景区、1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寨(社区)和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有135名同志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76个单位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创建了1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4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2014年以来,全州表彰命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个人562名、模范户18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先进集体377个;创建了20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表彰命名了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共724个。

其中,德格县法院、炉霍县虾拉沱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单位)称号,康定市委、州委政法委、理塘县公安局、州职校等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其美多吉、小热登、王长生、洛绒郎卡、胡林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尚民族团结的好风尚,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互助互爱 增进民族情谊

甘孜县康巴拉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代埝君是一名坚持维系民族情谊的汉族企业家——他明知当地藏族群众劳动效率较低却吸纳了120名当地群众务工,并先后为当地藏族贫困群众捐款、捐物14万余元。代埝君用行动践行着一个汉族人对藏族同胞的友爱,而在几百公里外的泸定县岚安乡,“鞋垫大妈”史国秀也用朴实的行动表达着一名藏族妇女对民族同胞的深厚情谊。从1979年开始,史国秀只要得知哪里有解放军、武警官兵在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她都会带上自制的鞋垫和圣洁的哈达去看望参加救援的官兵。40年来,她把数千双鞋垫送到了各族军人手中。她说:“我是拥军模范,也是一个普通的藏族人,我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增进藏族和其他民族同胞间的情谊。”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相处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与相同民族群众之间或不同民族群众之间的情感关系息息相关。我州高度重视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互助、互爱,增进民族情谊,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筑牢了情感基础。

在我州,全州5.39万名公职人员按照全覆盖、就近就地和集中联户原则,与21.31万户农牧户结成民族团结共建对子;1690名州、县领导干部联系532座宗教活动场所,建立了公职人员与农牧户、寺庙僧尼结对共建制度;全州1744个机关党支部与2734个村(社区)党支部结成对子,增进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情感融合。

在增强州内外群众之间的民族情谊方面,依靠脱贫攻坚对口帮扶政策,争取成都、宜宾、乐山、泸州四市各类援藏资金16亿多元、广东省各类援助资金4.2亿多元,帮助州内群众改善生活、发展生产。同时,积极推进援、受两地加强干部人才交流,组织308名援藏专技人才与915名甘孜本土人才建立“师徒结对”关系,制定传帮带措施933条,创新开展“援藏干部人才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组织519名援藏干部结对68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另外,还依托对口帮扶平台,促使内地企业与甘孜本土企业签订了产业合作协议123项,签约资金85.7亿元,有效助推了全州各族群众脱贫致富。

在州内干部群众与州内干部群众、州内干部群众与州外干部群众的密切相处中,我州各族群众之间、州内群众与州外群众之间的民族情谊不断加深,全州各族群众进一步树牢了“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增强。

创新工作载体 确保创建效果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与每一个公民息息相关。几年来,我州坚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创新工作载体,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效果。

针对人口分散、农牧民群众政策接受能力较低的现实,我州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寺院、进军警营、进公共场所等“八进”活动”,实现了全覆盖,并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了不同主题实践活动。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文艺汇演、演讲征文、知识讲座;在农牧区、社区、企业,深入开展“爱国、守法、感恩、团结”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在学校,广泛开展“六个一”教育活动;在寺院,开展以“爱国、守法、感恩、团结”“爱国爱教、守法持戒、感恩利民”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在军警营,组织开展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老红军座谈、民族团结军民共建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公众场所,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民族歌舞交流等主题活动;在川藏公路沿线,开展了“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

针对宗教氛围浓厚的实际,在全州佛教界深入开展以“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民族团结、热爱佛教,遵守法律、遵守戒律,对国家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佛教负责”为内容的“五二三”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先后培训佛教界人士500余人,覆盖529座寺庙,组成宣讲组深入全州17个县(市)的457座藏传佛教寺院开展主题宣讲活动,有力发挥了僧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作用。

此外,我州还将每年11月9日设立为爱心慈善日,积极发挥公益事业对民族团结进步的促进作用;狠抓基层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把互联网空间建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平台;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州县(市)、各部门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同时,我州于2017年9月,开展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互观互检”活动,有力推动了全州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弘扬优秀文化 厚植团结基因

1935年,五世格达活佛与建国元勋朱德结下深厚友谊并持续带动藏族人民支援红军的佳话至今传唱不衰;《康定情歌》享誉世界,赞美民族团结是其内涵之一;甘孜各族人民积极支援18军和平解放西藏,在巴塘留下了赞美民族团结的《洗衣歌》和“团结包子”……甘孜的历史文化中,饱含着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的优秀文化内涵。

思想认知是影响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因素,而一个人的思想认知的形成则与其所浸润的文化息息相关。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的过程中,我州高度重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厚植团结基因。

大力提升文化服务能力:目前已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农牧民演艺培训中心及县(市)级两馆18个、博物馆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25个、牧民定居点文化活动室288个、农家书屋2763个、寺庙书屋512个、社区书屋51个。这些公共文化场所内,提供、展示了大量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文物、影像资料和各类书籍。加力文艺创作和表演:近年来,我州创作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文学作品750余篇,歌舞、戏剧、曲艺等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文艺作品320余件,开展了马背文艺宣传队宣讲和演出节目达4700多场次,向各族群众广泛播撒了民族团结思想。全力保护文化遗产:出台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目前,我州有各类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65处,争取文物保护资金6500万元,初步完成了甘孜州歌舞数据库建设工作和《大藏经》复刻工作。积极推动文化交流:成功举办了圣洁甘孜走进广东、走进北京、走进上海、走进香港系列文化宣传活动,编创《康定情歌》大型民族音乐剧并在北、上、广三地巡演,创编《格萨尔》史诗歌舞剧并在北京、成都、青海、香港等地交流演出。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康巴艺术节、四川省第十五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州第三届运动会、山地旅游文化节等一系列文体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群众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展示了全州经济、社会和文艺、体育发展成果,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凝聚了强大力量。

在众多反映、歌颂民族团结的文化元素浸润下,我州各族群众拥护、支持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基因进一步加强。这也是我州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过程中,立足长远、思谋全局的一种体现。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他们的妈妈叫中国……”甘孜藏区自古是民族交融之地、多元文化之地,历届州委、州政府始终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最前列,精心浇灌着民族团结之花。千年血脉相连,多年精心呵护,今天的雪域高原,一朵朵民族团结之花正在盛开。眼下,我州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已取得了突出成绩,但绝不会因此止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全州各族人民将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新征程中大步前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