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第一版)种植大棚蔬菜还寥寥无几,当地不少蔬菜供应靠外地菜贩。 这一次,驱车在上百公里的鲜水河谷,不仅高原大棚变得常见,许多从来没有过的蔬菜也开始种植。当地干部告诉记者,野生黑木耳、高原油菜花都在成规模推广。以鲜水河畔的道孚县为例,2019年该县种植野生黑木耳在上年88.7万棒的基础上净增了60多万棒,油菜花和黑青稞也分别扩大到2万多亩,高原冬小麦和紫皮土豆亩均收入提高到1000元、5000元左右。 44岁的尼玛翁姆原来因为没有技能,收入单一,家里孩子又要上学,被评为贫困户。现在有了土地流转费和种植苹果蔬菜卖的钱,加上民宿收入,今年全家7口人的人均收入即将过万元。 尼玛翁姆的家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麻孜乡沟尔普旅游新村,该村正在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成都郫都区的援建下,转型为一个文旅特色村。走在村里的街道上,两侧是绛红色木头贴面的藏式特色新居,有咖啡屋、民宿、餐厅等各类店铺引来游人驻足。 83岁的老汉丹孜和他的老朋友亚玛登真坐在村中心小广场上聊着天,丹孜跟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养老看病都有保障,家里开起了民宿,孙子在县城读书。与记者攀谈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说,这是他这辈子活得最好的时候。和煦的阳光下,两位老人有说有笑。不远处的亲子互动园传来孩童们的欢笑声。 “鲜山鲜水鲜生活,增收增彩增幸福。”317国道旁,一座座藏式新居点缀在雪山之下,一块广告牌上的话注解着鲜水河谷的丰收喜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