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与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5件事 在寒冷冬季防范孩子生病
无标题
2019-12-25

冬季是孩子生病的高峰期,不过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尽力预防孩子患病:

1、躲避气温骤降天气或极寒天气出门。冬天要注意回避极寒冷的天气,选择适于自己孩子的冬季活动。气温骤降、下雪、刮大风时,孩子们最好在家回避,待气温回升再出去玩。

2、慎选体力消耗大的活动。如果孩子冬天户外活动很少,滑雪、滑冰、冬季爬山这类寒冷刺激强、体力消耗大的活动慎重选择。

3、适当增减衣服。不要怕被“冻病”,就玩命给孩子穿衣服。穿得太厚,活动出汗冷风一吹,反而更容易生病。

4、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这件事很容易做到,目的是让孩子对“冷”有一个适应和耐受。

5、出门戴口罩。尤其是在降温的大风天,出门戴口罩,可以减少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直接刺激,口罩缝隙的少量冷空气进入气道,还能让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孩子生病了,要好好在家休息,学生生病,一定不要带病上学、上补习课。带病学习不仅可能让病情变重,更可能会感染别的孩子。

环境密闭人口稠密的大型商场、餐厅、室内游乐园等,是交叉感染的高发地段,一定要少去。医院现在人满为患,也是交叉感染容易发生的地方。如果不是必须看的病,尽量少去医院,比如不要选择在这个时段体检等。

孩子生病

不必反复就医的情况:

1、患儿起病一两天,如果只是咳嗽、流涕,精神好,可以在家里观察,多喝水,多测体温。

2、患儿体温超过38.5℃,可以在家先用儿童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退热。吃药后,体温降下来了,不再反复,精神食欲好,也不需要跑医院。

3、患儿肺炎恢复期,医生已开具处方口服药物,且孩子精神状态也好,不必为了确认是否好彻底了,反复跑医院。

4、患儿拉肚子,确诊为肠道病毒感染后,前期医生已经进行补液处理,后期主要靠在家护理。孩子不吐了,拉的次数也减少,精神状况好,也不必跑医院,通常一周左右会恢复。

孩子生病切忌滥用感冒药。孩子患感冒后,家长切忌滥用感冒药。感冒药目前属于非处方药,包括各种西药和中药,家长误以为副作用少。殊不知,感冒药虽然名称各不同,但成分类似。部分成分可能诱发严重后果。因此,家长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尽可能单用一种感冒药,避免重复使用。

孩子生病需要及时就医的情况:

1、患儿出现与体温不相符合的精神差、胃口差、嗜睡等,应及时就医,出现抽搐、昏迷应就地急诊抢救。

2、3岁以下患儿病情变化比较快,且不会表达,更需要家长留意,及时送医。

3、患儿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4、患儿发热伴原有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的,建议及时就医。

5、患儿发热,未见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等症状或体征(俗话说“干烧”)两三天不退的,建议及时就医。

相关链接:

流感季孩子感冒发烧,不要反复跑医院

12月和1月是我国北方流行性感冒高峰季的主要时间段,目前即将进入流感高发期,专家提示,由于儿童“抵抗力弱、排毒时间更长”的特点,故应尤其注意流感的预防和治疗。

应对流感防重于治,疫苗+卫生习惯是关键

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报告的流感暴发疫情中,90%以上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学校作为封闭的人群密集场所,容易造成流感病毒的传播。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郭琰表示,儿童因为所处学校、幼儿园等场所相对封闭且人群密集,更容易出现群体流行。患儿大多数为轻症流感,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及咽痛、头痛,部分还有肌痛、呕吐、腹泻等表现。

专家指出,应对流感防重于治,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很重要。

1、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流感病毒易于变异,因此需每年进行接种。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特别是托幼机构、学校和人群密集地方尽可能开窗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勿用手掌遮掩,咳嗽或者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适量运动,加强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

感冒有一个恢复过程,不必反复去医院易交叉感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专家特别指出,病毒性感冒有一个恢复过程,带孩子反复折腾跑医院,反而容易导致交叉感染。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