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吕新长篇小说《下弦月》讲述的是逃亡和追寻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政治运动风暴的裹挟下,时局不稳,人人自危。丈夫林烈为躲避领导打击报复踏上逃亡之路,妻子徐怀玉把年幼的孩子们托付给瘸腿的弟弟四处寻找丈夫,在逃亡和追寻的过程中,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悲凉而温馨的人间戏剧。 下弦月即为由圆转缺的残月,喻示一个家庭的分离,象征人物命运的坎坷凄凉,整个故事仿佛都在下弦月的笼罩之下,萧瑟而冷清。林烈在背井离乡中躲避追捕、屡陷险境,徐怀玉在寻找中饥寒交迫、无处存身,舅舅带领孩子们在家艰难度日,处境虽然窘迫困顿,却不能掩盖人心的善良美好,我们在绝望中看到了依稀的希望,在悲伤中读出了些许的快乐。林烈在绝境中忽逢下放农村教书时的旧交黄奇月,黄奇月不怕受连累把他藏进了小山村,并多方照顾他。黄奇月是普通的农民,有着农民质朴善良的天性,他认定林老师、徐老师都是好人,好人落难当然要不顾一切地去救去帮。徐怀玉受林烈的连累失去了教师的职位,靠给学校刻蜡板挣钱养家,但她没有任何抱怨,多方打听丈夫的消息,一有音信,哪怕再渺茫也要去找丈夫。在找丈夫的路上,徐怀玉受到很多人的帮助,兽医腾出兽医站给她住的地方,老太太给她的饮食,展示了人间美好的一面。徐怀玉的邻居石觉出狱后也靠给学校刻蜡板糊口,但他得知自己抢了徐怀玉的饭碗后,毅然让出刻蜡板的活,去煤场干苦力养家。小山、小美、小玲、小石头,这些孩子们在物质短缺的年代里,吃了上顿没下顿,但他们快乐的天性并未被泯灭,一天天地成长着。同时躲避在小山村的另一家人,在过年的时候依然不忘记在临时的家门上张贴春联,讨取吉祥。那写春联的纸虽然陈旧,却也喜气洋洋。人物命运固然悲惨,但希望尚存,仿佛那无处不在的下弦月,月虽残,光仍在。 吕新是作为先锋作家的身份登上文坛的,他与格非、余华、苏童、孙甘露等开创了一代文学风气,被誉为“先锋五虎将”之一。小说《下弦月》里的先锋元素非常多,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结构非常工整。全书共九章,每三节为一章,每章的前两节讲述徐怀玉寻夫,后一节讲述林烈逃亡。每三章又组成一大章,每一大章的最后讲述供销社的故事。如此工整的结构文本,非常少见。二是运用了穿插性的叙事方式。小说主线文本之外,突然穿插进很多和故事看似无关的碎片,好像是当事人的回忆,又好像是作者的呓语。两种文本用宋体和仿宋体区别开,这种截断了主线的强行植入的叙事方式,初读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细读即可明白作者的用心。人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正做着这件事又想起了其他事,思绪万千、思接千里,是人思想感情的真实写照,这种看似没有逻辑性可言的穿插性写法,正是人类思维的真实反映。把仿宋体部分连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文本,它交待了文中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是对人物命运的补叙。三节供销社岁月,好像和主人公的命运更不搭边,看似闲笔,实则写出了特殊时局对各色人等的种种异化。这种复调式的叙事模式,也是不常见的。 林觉和徐怀玉,一个逃,一个寻,林觉前脚刚走,徐怀玉就寻来了,徐怀玉寻不见一走,林觉又拐回来了,两个人好像捉迷藏,最终也未能相见。多少有情人,就这样在命运里,失之交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