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谢臣仁 文/图 2月24日,是藏历铁鼠年新年。8点半,吃过早饭的刘索朗就与一名居家群众打起了电话:“阿姐,今天身体没啥不对吧?不发烧吧?家里其他人没啥状况吧?”“不哟,好好地。”“都没出门吧?大家要按照‘三分开’居家哟”“晓得哟,放心嘛,我们都知道这个病厉害,有啥事情瞒着不是害自己 。”“对的哟,你家里需要买啥东西不?”“上个星期买的吃得差不多了,要买一点哟,麻烦你帮我记一下,大米一袋,挂面10斤,要一瓶豆油一包盐巴,麻烦你哟。” 一通电话打完,记下需要“代购”的物资,用了4分钟,又问下一家。在刘索朗打电话的同时,另两位同伴也在打着同样的询问电话。刘索朗是道孚县孔色乡民兵,在道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中,他和另两名民兵被抽调到鲜水镇白塔下方社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 “白塔下方社区一共107户,每天吃完饭后第一件事就是3人分工,挨家挨户打电话了解情况。”刘索朗告诉记者,电话有三“问”:一是问群众家里是否来人、是否外出?二是问群众身体状况有无异常?三是问家里急需啥生活物资? 上午了解情况,统计“代购”物资、进行消杀工作,同时做宣传工作;下午负责配送“代购”物资。这就是刘索朗一天的日常。 刘索朗把37家居家群众电话打完,把群众所需“代购”物资上报,然后拿上喷雾器,倒消毒液、加水,准备到社区进行消杀工作。 做完这一切准备工作,正要与同伴准备出行时,接到妻子电话,接了电话的刘索朗有些许落寞:“今天是藏历新年,如果是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是一大家子团圆了,就是这病毒害的大家过年都过不好。” 但随即刘索朗又释然了,“看这形势,我们快胜利了,今年过不好新年没关系,等打败了病毒,好日子就回来了,还有好多新年等着我们。” 刘索朗是1999年的退役军人,一直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即使背着几十斤的喷雾器,也是腰板挺直。“若有战,召必回。我这老兵不能掉链子。”看着同伴已经走出一大截,刘索朗快步追上去。 在刘索朗进行消杀作业的时候,格西乡专武部长朱鸿武和1名民兵急匆匆地走进白塔上方社区,刚才社区群众谢冬梅的电话打不通,他们担心出啥事,立刻往她家赶。 敲门、喊人,谢冬梅打开了院门。一询问,才知道谢冬梅家电卡没电了,手机没充上电,所以电话打不通。了解了情况,朱鸿武心头的石头总算落了下来。他询问了谢冬梅家的电卡号,电话联系县电力公司解决了难题,又用自己手机演示网上缴费,让她掌握了网上充电费。做完这一切,朱鸿武叮嘱同伴:“事情多,你帮我记着哈,虽然网上充电费的方法给大家教了,但还是有些群众不会,我们还得进一步把工作往细处做。” 走完一家,再走下一家。朱鸿武告诉记者,道孚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县人武部立即从各乡镇抽调精干民兵组成了防控小组,将鲜水镇分划为5个区域,小组人员责任包干,开展入户排查、生活物资配送、消毒、巡逻、宣讲等工作。他带领10名民兵负责塔子坝上方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这个社区有462户、1987人。这个片区的居民人员复杂,有本地人,也有搬迁户,还有许多租房户。“我们11个人分工分区域,每天至少都要在社区来回走两趟。我们扮演的是四重角色,既是疫情排查员、防控宣传员,还是卫生消杀员、物资‘代购员’。”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像刘索朗和朱鸿武这样的众多道孚民兵奋战在抗疫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道孚县民兵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精确支援保障、动员资源调配、应急联合防控,用实际行动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服务社区居民、值守乡村卡点、搬运抗疫物资,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道孚民兵的身影,“迷彩色”成了抗疫一线的绚丽风景。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道孚县人武部每天出动200余名民兵,不畏疫情严峻、不畏风雪严寒、不畏食宿艰辛,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个本子、一个喷壶、一面高高飘扬的鲜红党旗,勾勒出他们日夜工作的场景。同时,针对甘孜藏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群众文化程度偏低的特点,充分发挥懂藏汉双语民兵的优势,配合地方防控力量,做好防控宣传、人员(车辆)劝导、人员摸排、消毒灭杀、心理疏导等工作,为人民群众构筑起了一道道抗击疫情扩散的坚固防线。截止目前,道孚县人武部共出动民兵5000余人次,设置卡点166个、疏导过往车辆5000余辆、发放宣传单4万余份、摸查人员1.8万余人次、转运物资60吨。 甘孜军分区保障处处长刘圳钢介绍说,疫情发生以来,甘孜军分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决策指示,按照军委国防动员部、四川省军区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部署,主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第一时间启动军地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力抓好分区系统自身防控的同时,通过网络动员发动和组织民兵积极支援地方,发挥民兵“人熟地熟情况熟、就地就近就快”的独有优势,发扬甘孜民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军民一心同舟共济,坚决打好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