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社会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州内新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0年4月15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镜头记录城市变迁 影像讲述岁月故事
22年万张照片 石渠光影流年在心中
2020-04-15
图为美丽的石渠县城。
图为曾经脏乱差的石渠县城。

◎甘孜日报记者 谢臣仁 甘孜电视台 宋雪华 文/图

“能用镜头留存下石渠的点点滴滴,是我的荣幸,也是我的荣耀。”翻看着自己拍摄的一帧帧照片,年过花甲的文晓军感慨万千。

高原的阳光斜斜地透过窗棂,犹如一个高明的打光师,让文晓军的脸庞充满光影的魅力,在明明暗暗之间,久远的岁月在娓娓道说中濡染开来。

“我是1973年随父母到的石渠,那时候我14岁,石渠只有一条街,当时最好的房子是商业局的一层楼的土木结构的房子。” 文晓军回忆,那时候的石渠县城面积只有不到一平方公里,“叫啥县城哟,说得不好听点,还没现在一个村子大。”

“刚到石渠的时候,不要说搞建设,连吃饭都困难,用水用电根本都得不到保障。吃水就在河里打,也不管干净不干净;后来挖了井,也是浅表水,污染非常大,尽是牛屎马屎味,大家吃了常生病。那个时候用电全靠发电机,县城配有两三个调压机,每天下午七点到十点才有电。到了冬天就难受了,保暖不能保证,冷得大家直跳。”说起过往,文晓军唏嘘不已。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历经艰苦岁月,石渠在发生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石渠变化更是天翻地覆。

置身于发展洪流中的文晓军由于一次偶然的机遇与摄影结缘。“说起我爱上摄影,那是一个偶然的机遇。我的第一张照片拍的是石渠白菌,拍摄时间是1998年7月份。那时我是县企业局局长,就想着把石渠土特产、中药材怎样卖出去给老百姓增加收入。要卖东西就得做宣传册,我就借了朋友一个珠江相机来拍石渠的白菌、人参果、虫草、雪莲花,把照片用来制作包装和宣传单。由于有实物照片,宣传效果很好,这让我认识到摄影的重要性,就这样,我爱上了摄影。”文晓军说最初接触摄影是工作需要,“没想到这工作需要成就了相伴一生的业余爱好。”

文晓军的第一部相机是海鸥DF—5000型相机。“1998年国庆买的,总不能老借别人的相机,把存的私房钱花光了。”文晓军似乎回到22年前的场景,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随着拍摄的照片越来越多,文晓军拍摄范围已不囿于“本行当”,并开始有意识地用相机来记录石渠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

就这样,文晓军与摄影结缘,用摄影记录石渠的变迁。22年来,从县企业局长、县发改委主任到县政府副县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再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不管职务怎样变化,文晓军从未放下相机,从未忘记忠实地记录石渠。

“从最初对摄影的单纯喜爱,到后来的执着。我经常问我自己,摄影是什么?这么多年我总结的答案就是:发现、记录、表达、回忆。” 文晓军说,“很多人喜欢我的照片,也许是因为在我的照片里找到一些共鸣吧。比如难忘的过去,不断发展中的现在的或者是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影子。”

风光旖旎的扎溪卡大草原、文化沉淀的松格嘛呢石经城、夕阳之下街灯星星点点亮起的县城、搬进新房充满喜悦的藏家生活、奔走在包虫病治理一线的白衣卫士……从文晓军海量的作品中,我们见证了石渠城市、交通、教育、医疗、旅游等各方面几十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受到那些难忘而温情的流光岁月。

作为记录者,文晓军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段故事、一段记忆。“石渠这座城市,每一条路、每一栋建筑都有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这对城市来说,也是十分珍贵的。”文晓军是在石渠读的初中,他拿出自己近期拍摄的石渠中学的照片告诉记者,“我们读中学的时候,只有两排土房子,一排是老师住的,一排就是我们学生,当时整个学校就只有50多个学生。你看,现在的学校建得多好啊,教室宽敞明亮,设施设备齐全 ,现在全县的学生已经有16000多人,这个数字是非常庞大的。”

时间匆匆,岁月流逝,这座城市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今行走在这座高原小城,一处处“脏乱差”变成“美如画”,一幅幅“作战图”成为“实景图”,太阳部落石渠宛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实现了它的美丽嬗变。

拿起一张石渠广场的照片,文晓军显得格外激动:“这是我们新建的石渠‘地标’—石渠锅庄广场,这是集文化体育为一体综合性广场,把我们石渠的帐篷文化、牦牛文化和石刻艺术这些元素都在这上面进行了体现,我也参与了它的设计。” 文晓军的眼眶不禁有些湿润,他自豪的告诉我们他是名副其实的石渠变化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石渠县城变大了,就拿县城的路来说吧,已经从过去的一条街发展到近10多公里,以往吸完半支烟的功夫就走完了整个县城,现在你要走完县城怕要半个小时。”

“镜头对城市的记录来说还是比较短,而这座城市变化的速度却足够快。”翻翻拣拣,检索久违的时光片段,细说现在的飞速发展,一张张旧照片宛如放电影一样重现了一幕幕难忘的过去和辉煌的现在。

一张张照片有着石渠的故事,也有着文晓军自己的故事。2005年12月5日清晨,文晓军拍摄石渠城市照片,为追赶时间,避开天上乌云,在合适的朝霞下拍照,他冒着零下7度的寒流,爬上县城附近的山峰,在拍摄时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衣服破了,手流血了,简单包扎后,又忍着痛爬上了另一个山头,成功地拍下了县城的鸟瞰图。当那张照片制作好如期在县“两会”上向代表委员们展示时,自己的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体会到拍摄一张有价值的作品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够成功。

“2001年,我买了第一部数码相机,是佳能1000D。现在我用的是佳能5D2和索尼微单。有了数码相机,照片就拍得更多了。爱上摄影22年来,我共拍摄了上万张反应石渠人文风景、发展变迁的照片。”文晓军告诉记者,2015年退休后,他就想给自己办一次影展,他想把影展办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石渠的发展变化。

文晓军一个储存照片的数码伴侣在10年前丢失,许多珍贵的照片无法找回,给他留下无尽的遗憾。说起那些丢失的照片,文晓军沉默了。但沉默片刻后,他笑着说:“也没有啥遗憾的,其实,石渠的影像早已是留存在我心灵的底片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