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藏族文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刚杰·索木东:藏族的书面文学创作,大约发轫于公元7世纪。当时,一些碑铭和传记的文学性逐渐凸显,作家创作的诗歌也开始出现,例如,“道歌体”诗作、“格言体”诗作、“年阿体”诗作、“四六体”诗歌等。同时,藏族古代传记文学、历史文学、古典小说方面、文艺理论等也逐渐显现。 新中国成立以来,藏族文学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藏族文学的汉语作品,经过历代作家的不懈努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形成了比较整齐的创作梯队和极具特色的创作个性,构建了藏族文学的新高地,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被世界文坛所认识和重视。 到了21世纪,藏族文学立足网络平台,凝聚五省藏区作家,给外界呈现了藏族文学发展的新态势。尤其是一大批藏族青年作家,以这些网站为基础,处分发挥网络传播力,利用博客、微博、微信、微信公共平台等自媒体手段,通过介绍自己的文学创作成就,为藏族文学发展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记者:如今,不同年代藏族作家的创作势头分别如何? 刚杰·索木东:目前,1960、1970年代出生的藏族作家创作势头良好,作品稳健成熟,逐渐成为中坚;1980、1990、2000年代出生的藏族作家立足自媒体时代,锐意创新,风格明显,发展态势良好,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支新锐。 记者:发展到现在,藏地文学是否“一帆风顺”? 刚杰·索木东:在新世纪,藏族汉语文学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放眼世界文学的发展格局,藏族汉语文学依旧存在诸多困惑,需要藏族作家们不断努力。 记者:藏族汉语文学目前的“困境”具体是什么? 刚杰·索木东:世界视域内的代表性作家和作品尚没有诞生;汉语创作和母语创作之间的壁垒没被完全打破;藏族作家梯队建设不够完善;藏族作家创作的体裁和题材多元趋势不十分明显;藏族作家和作品的推介力度,以及藏族作家的文学国际视野广度不够。 记者:面对“困境”,我们该如何“突围”? 刚杰·索木东:首先,例如山东有莫言,陕西有贾平凹,藏族文学应当有公认的“文学领袖”,以及世界视野里的“标志性作品”出现。其次,虽然一些双语刊物和翻译项目让人们对母语创作和汉语创作交流不够、了解不够、融合不够、促进不够的现象有所改观,但还需进一步打破壁垒,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同时,要早日着手作家梯队的建设,破解藏族文学诗歌创作者居多,其他文体创作者很少;60、70后作家创作势头良好,80、90后作家后继乏力的困境。此外,以国际视野审视、引导个人和群体的创作,让藏族文学在世界文学的高空下自由翱翔。最后,要打好“文学青藏”这张牌,充分发挥“文化富集区”的优势,全力打造“藏地文学大军”,深入推介藏族优秀文学,全面提升藏族文学水平。 记者:对藏族文学的未来有何期望? 刚杰·索木东:居住在离天最近的青藏高原上,生活在博大精深的藏族传统文化环境中,这是藏族文化人得天独厚的文化沃土。但是,如何在守住这片大地文化根脉的同时,又传承和消化优秀传统文化,放飞自己文学创作的翅翼,这是藏族文化人今后需要深入思考和认真践行的一个大课题。 因此,我在这里呼吁,所有的藏族文化人和藏族作家努力做到:“力所能及地深入了解母族历史文化,并在此前提下,用自己掌握和熟悉的语言文字,给世界展示一个正确、全面、优秀的藏族文化和藏族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