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高2个百分点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着力加强政治建设
★着力推进依法履职
★着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着力提高政府公职人员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着力强化廉政和作风建设
1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尽锐出战、全力冲刺,努力破解疫情带来的新困难,确保剩余的7个县摘帽、300个村退出、20万人脱贫
●坚决攻克最后的深度贫困堡垒
挂牌督战凉山州脱贫攻坚,6月底前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住房建设任务,对“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发现问题逐项清零
综合施策解决特殊困难,优先支持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抓好控辍保学和“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继续铁腕禁毒、有效防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加大后续扶持力度,深化拓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扶贫和省内对口帮扶成果
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
2
努力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充分用好国家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机遇,扩大有效投资、提振消费、稳定外贸外资,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
推动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补短板三年行动,加大5G网络、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抓好700个重点项目建设
基本建成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成宜、攀枝花至云南大理等高速公路,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8000公里
加快成自宜、成兰、川南城际内自泸段、成昆扩能等铁路项目,达州机场迁建,“新三直”特高压、白鹤滩水电站和岷江犍为、龙溪口航电枢纽等项目建设
争取川藏铁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都至西宁铁路、乐山机场等项目尽快开工
●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转型发展
落实民营经济20条、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13条等政策措施,视情适当延长部分政策措施执行期限、扩大政策适用范围
加大减负、金融、财税等支持力度,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帮扶
●促升级激活消费需求
支持开展“汽车下乡”、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培育汽车影院、线上旅游等消费热点
帮扶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稳回升
建设城乡市场流通网络,提高农村电商发展水平
营造放心舒心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抓好市场拓展“三大活动”,提升“四川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更大规模“川货出川”
●优结构稳外贸稳外资
落实稳定外贸发展9条措施,支持重点外贸企业全面复产达产,推动医疗防护用品出口
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
编制外商投资指引,创新线上招商,有序恢复线下招商,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3
千方百计保居民就业
疫情对就业的影响持续加深,坚决把稳就业摆在当前工作的突出位置,打好“组合拳”,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有力保障
●落实就业优先政策
全面落实国务院应对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22条等各项稳就业政策
引导大型企业特别是省属国有企业挖掘就业岗位潜力,大力开发乡村保洁、生态护林、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
●多渠道促进就业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网络招聘活动,引导返乡农民工参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业
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招聘、面试、录用方式,支持企业、政府投资项目、科研项目设立见习岗位
统筹做好下岗工人、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工作
●强化就业保障
加大就业补助资金和稳岗补贴投入力度,统筹用好就业创业、职业培训、失业保险等方面资金
4
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强化“川渝一盘棋”思维,抓住机遇、勇担使命,唱好“双城记”,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与重庆协同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两中心两地”,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科学做好规划编制
把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谋划好未来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路径
●推动重点领域先行突破
加快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成南达万、西渝高铁四川段和南充至重庆潼南、内江至重庆大足高速公路等项目开工,做好渝昆铁路四川段等项目建设,打造成渝1小时通勤圈
加快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推进通关一体化
联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打造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安居乐业的高品质宜居地
●深入推进干支联动
建立财税分享激励、用地指标协同供给等机制,促进设施互通、产业协作、开放共享、环境共治
5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现代产业是我省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务必紧盯既定方向,打造一批特色支柱产业
●聚焦工业“5+1”壮大实体经济
推动“一芯一屏”重点突破和整体提升,发展软件产业,抢占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5G网络应用和超高清视频等产业高地,加快建设数字四川和智慧社会
加快推进中国电科成都产业基地、惠科8.6代线等重大项目建设
●突出农业“10+3”擦亮金字招牌
实施“川字号”农产品品牌建设落实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压实“菜篮子”市长责任,确保全省粮食产量稳定,生猪生产恢复到常年水平
●提升服务业“4+6”优化产业结构
召开全省服务业发展大会,制定服务业发展系列政策
实施“互联网+服务业”、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等“八大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商业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文体旅游4大类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信息、商务会展、人力资源、川派餐饮、医疗康养、家庭社区6大类服务业
6
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创新
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提升全域开放水平,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充分释放发展潜力,着力培育新动能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推广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成果继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供销社综合改革
●推动开放发展取得新突破
召开全省开放发展大会,出台深化对外开放系列政策
积极推动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抓好中德、中法、中意、中韩、新川等国别合作园区发展和中国-欧洲中心建设
●大力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制定中长期科技创新规划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开展区块链等重点技术行业示范,加快成都超算中心建设
7
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以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城乡二元结构加速向融合发展转型的新路子
●推动“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
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利用、村庄清洁“五大行动”和路、水、电、气、通讯“五网”建设
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农村动力电全覆盖,让越来越多的乡村亮起来、美起来、富起来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政策,分类区制定方案,培育一批经济强县
开展“小县优城”试点
●推动新型城镇化
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双百工程”改造棚户区10万户、老旧小区4000个46万户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8
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我省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增强上游意识、建设生态屏障是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
●全力加强污染防治
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确保污染防治攻坚战约束性目标全面完成
深入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建设
●强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建设
深入推进长江廊道造林和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
加强黄河流域及川西北高原湿地草原生态保护
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创建
大规模绿化全川,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强化绿色发展保障
完成省级和“五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推进市县、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规划编制
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
9
确保兜住民生底线和持续加强公共服务
高度重视疫情对群众基本生活的影响,注重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一步保障好基本民生,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继续做好民生和社会保障工作
扎实抓好30件民生实事启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七大工程”,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
集中开展走访救助,对基本生活困难人员给予临时救助,解决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
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筑牢全省生物安全防线
深入实施健康四川行动和疾病预防救治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省公共卫生综合临床中心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启动义务教育教师“安身工程”“安心工程”
建设长征干部学院、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加快成都东安湖体育中心建设和院校运动场馆改造,为办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做好准备
10
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能力建设
把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
做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完善乡镇运行机制和经济发达镇相关改革政策,做大做强中心镇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压实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责任,稳妥化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深刻汲取“3·30”西昌森林火灾教训,认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全面排查治理火灾、洪灾、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等各类隐患,严格落实责任,坚决遏制灾害事故多发势头
●深化平安四川建设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