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藏青史 得荣·泽仁顿珠专栏 米娘与宋朝长达10多年的交战中,以宋朝失败告终。双方于公元1043年讲和。从此以后,米娘、宋、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元昊(斯乌王)把米娘国推向盛世 米娘与宋朝长达10多年的交战中,以宋朝失败告终。米娘虽然获胜,但遭受了战争之苦,迫切愿望休养生息;赵宋统治者更迫切希望罢兵和平。于是于公元1043年双方讲和。米娘国提出十一条讲和条件,根据《西夏书事》卷16中记载主要有五条: (1)宋须向西夏割让领土;(2)每年须付给西夏一定数量的银、茶和绢帛等物;(3)开放边境榷场,允许西夏使人至京城驿馆从事买卖;(4)撤销禁止青盐内输命令;(5)表章称宋帝为父,自称男不称臣,自用年号,更“兀卒”为“吾祖”。 人类历史上的讲和,都是败者(弱者)被迫接受胜者(强者)提出的所有不平等强加条件。宋朝对第1条和第5条虽然没有公开答应,但最终还是接受。米娘与宋双方经过一年多的往来交涉,于天授礼法延祚七年(公元1044年)十二月,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仍保持名义上的臣属关系;宋每年给予“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在各节日和元昊生日另赐银二万两,银器二千两,绢、帛、衣着等二万三千匹,茶一万斤。从此以后,米娘、宋、辽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元昊建都银川,登上米娘国王宝座后,给宋朝写去一封脱离宋朝自决自立的宣言书,在《宋史·夏国上》卷485中记载,现摘录如下: “臣祖宗本出帝胄,当东晋之末运,创后魏之初基。远祖思恭,当唐季率兵拯难,受封赐姓。祖继迁,心知兵要,手握乾符,大举义旗,悉降诸部。临河五郡,不旋踵而归;沿边七州,悉差肩而克。父德明,嗣奉世基,勉从朝命。真王之号,夙感于颁宣;尺土之封,显蒙于割裂。臣偶以狂斐,制小蕃文字,改大汉衣冠。革乐之五音,裁礼之九拜。衣冠既就,文字既行,礼乐既张,器用既备,吐蕃(指宗喀)、塔塔(指鞑靼)、张掖、交河,莫不从伏。称王则不喜,朝帝则是从,辐辏屡期,山呼齐举,伏愿一垓之土地,建为万乘之邦家。于是再让靡遑,群集又迫,事不得已,显而行之。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坛备礼,为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国称大夏,年号天授礼法延祚。伏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西郊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 当表文被送至宋东京开封时,宋仁宗皇帝赵祯深为恼怒,下诏削夺元昊封爵,停止贸易往来,悬赏募人刺杀元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