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02版:周2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Z01版
周1

第Z02版
周2

第Z03版
周3

第Z04版
周4
 
标题导航
首页 | 甘孜日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佤族的拉木鼓
2014-10-11

木鼓是佤族的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是佤族人心目中最神圣、最尊贵的物品。拉木鼓是佤族最庄严最神秘的一个宗教仪式,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年12月,是拉木鼓的时节,也是佤族人民的狂欢节。

■ 李健儿

木鼓是佤族的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器具,佤语称木鼓为“克罗”,是佤族人心目中最神圣、最尊贵的物品。而拉木鼓是佤族最庄严最神秘的一个宗教仪式,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每年12月,是拉木鼓的时节,也是佤族人民的狂欢节。

节日的头一天,寨子里的人们都要赶到山林中,来到事先选定的大树下杀鸡祭神,随后全寨男女老少,同心协力拉回一段质地坚硬的红毛树、花桃树或麻栗树的树干作为制作木鼓的木材。而站在树干上指挥的人叫做摩巴,在佤寨中,他负责掌管关于祭祀的一切活动。虽然寨子中的摩巴不止一个,但是他们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大到全寨祭祀制作木鼓,小到村民的出行,嫁娶都离不开摩巴。在拉木鼓的过程中,即使走在平坦的大路上,人们还是会随着摩巴的节奏,或进或退,或快或慢,享受着这一年一度的盛会。半个小时后,制作木鼓的树干被拉进了佤寨。但活动远远没有结束。村民们会把男的在里面,女的在外面围成两圈跳木鼓舞。木鼓舞是由祭祀慢慢衍生而来的。木鼓手用的两根鼓槌长约40厘米,两头粗,中间细,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哑铃,敲击时,鼓声时而统一,时而交错,声音传到几里之外。

在佤族人看来,木鼓既是他们音乐的伴奏,又是传递信号的工具,更是至高无上的通天神器。在佤族的文化中,木鼓敲出的每一个声响,天上的神灵都能听到。因此,木鼓平时是不能乱动的,只有祭祀、报警或节日喜庆等重要集体活动时才能敲打。

据说,佤族拉木鼓是为了纪念一个叫“莫伟”的神。佤族人认为,“莫伟”是人类祖先的化身,他平时住在天宫,不问人间之事。只有听到木鼓之声,他才会下凡为人类解危救难或共享欢乐。

木鼓一般长约2米,直径0.5到1米之间,平时存放在木鼓房里。分为公鼓、母鼓两种。别看它们的外形看起来差不多,其实大小和音色都有所区别,树干拉进寨子后,摩巴就会找当地具有高超技术的木匠进行制作,并且立下保证绝不能出错。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多天。能工巧匠们先在树干中凿开一条口子,从口子入口将树干掏空,在体腔中心部分的两面,各留一半凿空的音腔,以便敲击时产生共振,而音腔的不同就决定了它们音色的区别。公鼓发出的音色偏高,母鼓则偏低。这证明佤族很早就知道了乐器结构与声音的关系。新木鼓的制作大约需要20多天。木鼓制作完成后,要立即敲响,向全寨报喜,还要举行新木鼓安放仪式。晚上,全寨人齐聚木鼓房周围,再次载歌载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成。这样,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才结束。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木鼓已成为佤族节日庆典中必不可少的乐器和道具。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