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曲《康巴人之歌》。
胡昌升等州领导与词曲者们亲切握手。
才旦卓玛演绎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
■ 本报记者 唐闯 文/图
脚 步 声
9月30日,一切已经就绪,时间正一步步向晚上8点30分靠近,届时主持人将宣布:“圣洁甘孜·2014藏族经典音乐鉴赏会正式开始。”位于成都黄金地段的锦城艺术宫将打开大门,1400名观众将鱼贯而入。
“这是我州历史上第一次以集体的方式推出六位词曲作者,并首次与四川爱乐乐团这样的交响乐团合作,演绎我州著名词曲作者创作的脍炙人口的藏族经典歌曲。”州委宣传部副部长拥措捋了捋头发,尽显疲态。自活动筹划开始,她一直负责联络、组织、协调等具体事宜。
与此同时,“压力”让人不敢懈怠。
9月28日,刚刚结束州文艺家协会工作座谈会,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相洛立即赶赴成都。彼时,《华西都市报》已发出一条消息:此次“圣洁甘孜·2014藏族经典音乐鉴赏会”将不会唱响世界名曲《康定情歌》,一时间,疑问、不解开始在人群中扩散。
在成都刚刚回升的温度里,有一个声音在悄然发问:藏族经典音乐作品鉴赏会怎么会少了《康定情歌》?其中缘由究竟是什么?其他歌曲又是怎样成功“入围”的呢?音乐会究竟要呈献怎样的“藏族经典”?在谜团被揭开之前,观众的态度异常清晰。
面对质疑,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通过媒体回应各种不解和疑惑:“甘孜州不仅仅有康定情歌,她的丰富多彩,多元丰厚的文化还未被充分展示和挖掘。这场音乐会所演绎的歌曲内含最让人动容的友情、爱情和师生情,还有浓烈的故乡情、民族情和爱国情,21首‘情歌’汇集,这是一台真正的康定‘情’歌!”
歌曲《卓玛》的创作者、著名音乐人秋加措表示,“每一首歌都包含一种最真挚的感情,这就是我们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康定情歌》绝不仅仅是一首歌,情是一种文化,是流淌在康巴大地上的诗。”音乐会尚未开始,其致力于展示康巴文化的良苦用心不禁让人怦然心动。
除了“大情大爱”的展示,本次音乐会还有“弦外之音”。
9月30日,拿到节目单,现场细心的观众发现,阿金创作的《一个妈妈的女儿》、泽多创作的《天堂在身边》、刘忠寿和格桑洛布的《美丽的康巴》、卞巴单孜的《服饰》、秋加措的《卓玛》赫然在列。
“这些歌曲不仅跨越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时光,也记录了藏民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党和国家一道建设美丽家园的心路历程,展示着康巴儿女眷念家乡,向往美好的心灵画卷。”州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如是解释。
30日晚,随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进入大厅,原本寂静的艺术宫座位席开始热闹起来,藏话、成都方言、普通话开始汇集,它们在空气中酝酿着演出前特有的气氛:此起彼伏的凌乱中带着些许期待和严肃。
因为一台经典藏歌音乐会,不同的地方不同语言的人们聚集在一起。
“没有想到。”在音乐会开始之前,打开节目单,看着早已在舞台上就绪的四川省爱乐乐团的演奏人员,成都市民徐玮鸿直呼“意外”,他很期待交响乐与藏歌的共鸣。
平日里,徐玮鸿是个音乐发烧友,多年前,蕴含在藏歌中的那份真挚、虔诚和信仰的力量深深感染了徐玮鸿,他由此成为藏歌的拥甭之一。在音乐会当晚,徐玮鸿的儿子告诉记者,他和父亲刚从稻城亚丁回来。
徐玮鸿说自己完全没想到,通过音乐会自己不仅会听到原滋原味的藏歌,还有机会用心感受半个世纪来康巴高原上的一段段真情。
锦城艺术宫入口处,人头攒动,灯光辉映下,巨幅的展板上,康巴高原的风情勾起许多联想和想象:国庆即将来临,康巴高原势必又将成为人们向往的“热点”之一。
从成都到康定,随着文化旅游的升温,如今甘孜州成为了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第一选择;从康定到成都,当代甘孜人也在寻找一种“语言”,表达康巴这片热土上丰厚灿烂的文化,让更多的人从领略康藏地区自然风光走向深层的文化交流和精神共鸣。
9月30日,两种脚步声在蓉城交汇,这是此次音乐鉴赏会之外的另一曲交响乐。
歌曲声
“余音绕梁”是古人对佳音妙曲的描述,这四个字寓意着感人肺腑的音乐就像如泣如诉的诗歌一样,营造着一片审美的天空和海洋,它包容了一个人想象的极致,给予心灵美的启示。
但“圣洁甘孜·2014藏族经典音乐鉴赏会”所演绎的藏歌似乎又不仅仅局限于此。在本次音乐鉴赏会上,六位甘孜州籍的词曲作者共同亮相,除了用自己经典音乐作品共同演绎藏歌的丰富文化内涵之外,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创作之路也成为了“情”这一主题的美丽注脚。
30日晚8点30分,在当晚音乐鉴赏会主持人热情的邀请下,伴着掌声和音乐,阿金、秋加措、卞巴单孜、泽多、刘忠寿、格桑洛布一起走上舞台,接受观众的欢呼。
在舞台上,面对上千名观众,六位词曲作者敞开心扉,三言两语勾勒自己的创作历程,表达对音乐,对康巴高原的挚爱之情,表达自己对友谊和真情的理解。
诚如阿金所说,“我们这一代人,把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音乐。”据阿金回忆,当初每创作出新的作品,大伙儿总是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共同雕琢,很多经典的作品都是这样出来的。
刘忠寿也动情地表示,“我们这一代人牛背上睡过,羊群中滚过,我们对这片土地有最深沉的热爱,音乐是我们共同的最大的爱好,我们经历了藏族音乐的曲折和顶峰,我们的友谊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没有对“情”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没有视真情为圣物的虔诚,哪有一首首芳香四溢的“情”歌从雪山走向世界,由高原铺满人间。六位词曲作者带着自己的音乐作品来了,也带来了一份份真情。
哪一首歌将唱响音乐会的第一“声”,拨动这情深意重的主旋律?
音乐声响起,一阵旷远的马蹄声隐隐在天际传来,雄壮豪迈的歌声里,一个个高原汉子在想象的草原上策马飞奔,他们带着对故乡的爱奔向远方,奔向生命的激情。
配合着交响乐,由仁真旺杰作词、阿金作曲的《康巴人之歌》作为当晚第一首出演的歌曲,显得更加气势恢宏,男声的合唱也中气十足,颇有些回肠荡气的意味。
舞台渐渐变暗,观众献上掌声。
为了唱好这第一曲,淬炼出美丽之声,这首歌在最初的基础上,一再修改,歌手也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最初,被选中演绎这首《康巴人之歌》的四位歌手来自西南民大音乐学院,在大学校园,他们是一个颇有些知名度的组合。
9月29日,一大早,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排练厅,四位小伙子反复与阿金,与四川爱乐乐团的指挥交流,试图用和声的方式演绎这首豪迈雄壮的《康巴人之歌》。在最后走场和排练的时候,这种尝试未能取得想象中的效果,最终,四位校园歌手未能以这种新的方式演绎《康巴人之歌》。30日当晚,他们与著名藏族歌手村根一起合唱了另一首歌曲。
29日晚上,在锦城艺术宫排演现场,秋加措听着舞台上的伴奏,时而摇头,时而点头,“节奏还是快了。”他连忙走上舞台,与四川省爱乐乐团的负责人沟通。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