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青年伊始 无畏无惧 2022年12月15日

◎张卓讷敏

畅想未来的蓝图,它的雏形得以被勾勒,但是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描绘。谁都是第一次进入这个时期成为青年,第一次肩负这样的责任。退缩可不是我们该做的,十年寒窗苦读,教会我们的是面对难题迎难而上,当纸上的难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难题,我们同样不能够畏缩不前。我们要做的是摸爬滚打,永不放弃。当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向上的内驱力,当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决不放弃的信念,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依照我们对未来的畅想所做的规划而不断前进,这些规划便是我们前进道路旁的护栏,它可以确保我们在这条长跑道上不会偏移我们的航道。

刚刚步入青年,真真正正成为一个青年人,在我眼前展开的,是一卷恢宏而广阔的人生图景。我无法想象在未来是否会有丰富美好的场景,能在这图景上一一浮现;是否会有多姿多彩的美好蓝图,能由我们向世界泼墨而就。

李大钊先生曾说青春之字典,无“困难”二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纵然因为刚刚步入青年社会,父母、老师都要求我们担起自己那属于青年的责任,踏上青年的新征程,迈上这样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心里难免会有几分彷徨与无助,但是李先生的话倒让我发觉一点真理:身为青年,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当对前路抱有迷茫。这样说不单单是因为我们是青年,代表着无限期望,更是因为我们已然踏上了人生新的台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生命也如同流水一般在不断的进步中一点一点地向前流逝着。在这样的一个过程里,所有人都必须在上一个阶段有所领会和收获,接着在下一个阶段的伊始有所目标和希望。这是我们所需要具有的精神上的基础——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这也是一个青年人能否被称为“成功”的基础。

这样的品质得来不易,实践起来更不容易。但再不易,也会有人在人群里因为这样的品质而鹤立鸡群,极其醒目地提醒所有的青年去追逐去坚持。每每我有所耳闻,便必定深深为其所打动,同时也坚定了我自己的志向。

在高中三年里,不是常说吗?父母老师都常会在高中三年里对我们耳提面命:高中努力学习,拼一把,考上一个好大学,到时候你就随便玩!但其实这样并不是正确的。高中阶段,还是我们的还是少年的时代候,身为少年人的我们身上没有太多需要肩负的责任和义务身为少年人,我们身上没有太多需要肩负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有激情,有热血,敢于为了少年人所特有的血性和志气而挥洒热情和汗水,去追逐一个他人都不支持但是自己却无比热爱的梦想。然而跨过了高考这门槛,大家的肩上都多出了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是身边人无比自然地传递给我们的,这份责任感是是身边人带着理所应当的态度给予我们的。

在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放松的时候,我们又背上了这样一种要求。大家似乎都认为在这一年过去以后,我们迅速地成长了起来,现在的我们和这一年以前的我们完全不一样,这一年以后的我们已经是个成熟能够自己做决定的大人了。可是人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成熟的,而这一年,我们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努力学习上,课本不会告诉我们你是个大人了。所以大学刚开始入学的时候,我是带着迷茫和无助来的,我不敢问父母,不敢问老师,我怕大家失望的眼神,怕大家不发一言,却又用眼神告诉我:我以为你成长了。我以为会有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困惑。

但是我来学校以后,我看到了,看到了一直在自习室里坚守着学习着的同学们,看到了图书馆永无空缺的座位,看到了教学楼永远存在着丛丛人影的各个房间。

我很好奇,也有些踌躇。他们不会迷茫吗?骤然间背上了以前从未被告知过的责任和义务,骤然间被要求踏上了从前从未有任何存在痕迹的未知的道路,他们不会觉得无助吗?

抱着渴望,我去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得出了结论:是的,没错,新的征程确实会因为未知而让人心生退意,但正是因为未知人生才充满了乐趣和精彩;正是因为未知,我们的生命才能充满欢乐和喜悦,才会有意料之外的乐趣在未来不期而遇。未知才使未来充满了可变性与灵活性,才让我们有了“未来是可以改变的”的坚定的信念,它鼓励我们微笑、点头、向未来示意,鼓励我们抬起头向前看,充满希望朝气与活力。大学给了我们这样的空白,让我们肆意挥洒,肆意填写。

大学是自由的,大学的青年更是自由的:上课专注思考、认真听讲,下课积极完成作业、完善笔记,空闲时主动泡图书馆预习复习。我们的时间已经被最大程度的自由化了。高中约束着少年的血性,大学则解放了青年的热情,也锻炼了青年的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失去外在约束的情况让我惴惴不安,似乎找不到落脚点,恰逢抗疫开始,我成为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我往返于志愿者各个时段的不同志愿者岗位,提醒同学们扫码戴好口罩等等。作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真的让我感觉到了踏实和安心,这些交流虽然简短但是却快慰着我,这般简单的活动似乎让我与外院更贴近了,而即使是履行即使是这样简单的职责也让我感觉到我与外院的联系得的到加深 我亦是通过志愿者活动和以及其后偶尔心生感触而产生的“闲逛”行径,来认识外院的草木石砾的。这样的活动我坚持了下来,一天天地,我在逐渐逐渐地为我的生活添上斑斓的色彩。这几乎算是我第一次主动往给生活上色,因为这是少有的生活在我面前呈现空白的时候。大学提供了这样一种空白,温柔地逼着我抬起手,在卷轴上落笔。当我触碰到这层说不清道不明的绢娟纸时,快乐满满的、复而又慢慢地溢出我手上的杯子。这般设计好了的、仿佛是比赛时摆在面前的画纸很难让人移开视线,它就是蛋糕上的草莓、是作业上的难题、是太阳升起前的朝霞,极大得地激起了我们创作的热情,激发了我们掌控自己的活力和兴趣,让我们不禁对未来产生了些真真切切可以掌握在手的期许,缓解了我们踏入青年时的不安。

只有一个人拥有了活力,拥有了朝气,才能获得进步,才能参与社会协作,才能推动发展。大学青年正在逐步走向这个世界,逐步走向与这个国家相接的天桥。世界是由多个国家组成,每个国家是由多个不同地域的社会组成,每个社会又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这些人拥有了活力,社会才有了朝气,国家才有了向前的动力,世界才有了向前的马力。

从一个青年的角度出发,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调整心态。

新的一代人有新的一代人的使命,新的一代人有新的一代人要踏上的征程,新的一代人有新的一代人的目标和追求。人、使命、目标、征程、国家、世界等等,这几个简单的词,由“人”这个概念串联了起来,人是其中的核心,是其中的基础和前提,是其中的推动力源泉。正如先前所提及,人,是国家最小的基本组成单位。常言说,社会上的人犹如螺丝钉,一枚一枚地,将社会这个大机器固定串联,使之得以正常运行。这无疑是感人肺腑而又用情至深的评价,皆因人确实是整个社会国家的一份子,新的征程是青年必须踏上的路,而这条路的尽头便是建立一个美好发达的社会。人类对于真善美是有着强烈的追求和向往的,而国家则可以保障维护这种真善美,它的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可以放手去建设、去投入,而不必有后顾之忧。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样一个强大的后盾,在它上面修建其上宏伟坚实的建筑,给这些真善美提供一个遮风挡雨的栖息地,使其“累了便回来充充电”,继续为大家传播快乐和幸福。

畅想未来的蓝图,它的雏形得以被勾勒,但是细节还需要我们去描绘。谁都是第一次进入这个时期成为青年,第一次肩负这样的责任。退缩可不是我们该做的,十年寒窗苦读,教会我们的是面对难题迎难而上,当纸上的难题转化为生活中的难题,我们同样不能够畏缩不前。我们要做的是摸爬滚打,永不放弃。当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向上的内驱力,当我们已经获得了一种决不放弃的信念,这个时候我们便可以依照我们对未来的畅想所做的规划而不断前进,这些规划便是我们前进道路旁的护栏,它可以确保我们在这条长跑道上不会偏移我们的航道。

全然如李大钊先生所言,“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这断然没有任何差错,亦在字里行间给予了我们很极大的感悟和启发。诚如其言,青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青年昂扬地走着,沐浴着晨光、肩负着未来的希望,走在发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坚实的大道上!

作为跨时代的青年,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难遇之大变局的当今时代,青年人更应该有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我们应当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我们青年的我们,承载着未来的希望和使命,是未来之脊梁!是无畏之勇士!是燎原之星火!

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