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民族团结互助像是锲刻在代代甘孜人骨子里的DNA,可贵的是近现代还注入了红色基因的强劲力量。”甘孜州民族宗教委副主任刘伟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甘孜播下革命火种,朱德总司令与五世格达活佛缔结生死情谊,德格土司捐献万头牦牛帮助十八军进军西藏,本土数百名通晓藏汉双语青年加入“第十八军民族工作团”随军进藏……
红色血脉从此深深浸润雪域康巴,红色沃土自此遍开瓣瓣同心的格桑花;如今,这一朵朵向阳而生的“团结之花”愈发绮丽。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专区级少数民族自治州,甘孜既有承载民族团结记忆的藏羌彝走廊、茶马古道、石渠石刻、窑洞群等诸多历史遗迹,也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系列生动实践。
新实践
让团结花开得更加绮丽
在甘孜州九龙县呷尔镇,有一个特别的“五族之家”。“我家由藏、彝、满、汉、回5个民族组成,四世同堂38口人。各民族节日都过,一家人身穿各式民族盛装,制作各色民族传统美食,其乐融融!”现年89岁高龄的王友珍老人是“大家长”,说起自己的“大家庭”幸福满溢,话题全都离不开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王友珍常和邻里开玩笑道,“其实我家就一个民族,全是‘团结族’!”已近鲐背之年的她,可以说亲历也参与了州、县“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嬗变,“旧社会,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人是农奴和奴隶,活得不如牲口、贫困如影随形、苦不堪言,是共产党让漆黑的苦难岁月彻底翻篇。”
到成都接受文化教育、走上党政工作岗位、婚恋观民族观转变、培树团结互助的家风……王友珍由衷感念,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改革等道道惊雷激荡康巴高原,春风拂雪域,破冰也孕育生机与希望。特别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扶贫政策引领下,“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奇迹换了人间。
如今,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上,在续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征程中,她尤为深切地感受到,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似茶和盐巴谁也离不开谁。“小家和睦、大家团结、国家兴旺!”王友珍分享了“五族之家”和美幸福的秘诀是尊重包容、以诚相待,而这也正是甘孜民族团结进步的高清画像。
徜徉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民族团结早已是甘孜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孜的幸福线,甘孜所有工作都与民族工作密切相连。州委、州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2014年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工作,2016年颁布《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是全省首个及全国民族地区较早将民族团结进步上升到立法层面的地区之一。
2019年12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一久久为功的硕果是甘孜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真实写照。而为了这曲民族团结的雪域长歌更加嘹亮,2022年甘孜州创新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全州6万余名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26万余个家庭。
思想教育引导、政策法规宣传、纾困解难帮扶、文化引领易俗……全州公职人员全覆盖联谊各族群众家庭的“网格模式”及互嵌共融的干群“互通平台”,致力把民族团结进步扎根进甘孜社会最小细胞和单元。此外,甘孜还把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行动延伸融入至残疾人、“9·5”泸定地震受灾联谊家庭、返贫监测户等特殊困难群体帮扶系列工作。
从“团结拉面”到“五族之家”,从文化旅游到民生红利,从产业布局到城乡融合……今日甘孜,各民族携手并进共享中华民族光荣和梦想、各民族心手相牵亲如一家的情景比比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越发深植在每个甘孜人的心底,还浇注出新的希望——
今年4月新一轮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全面启动,站在新起点,甘孜州将对照新一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测评指标体系,抓深抓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圣洁和美甘孜,同心筑梦的伟大乐章,经久响彻、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