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中华
近日,一段“乡镇书记、镇长在油菜花田里跳李羲承进行曲”的视频热度不断攀升,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视频中,绵阳安州区秀水镇的几名干部舞姿生涩、动作不一,西装革履的乡镇领导甚至因笑场而略显“滑稽”。
他们之所以选择“尬舞”,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当地正在盛开的油菜花引流。随着视频的传播,这场“不够专业”的舞蹈,却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周边民宿预订量上涨,油菜花田成为了热门打卡地。
在信息时代,基层干部若想真正贴近群众、推动发展,必须突破传统工作思维,主动拥抱新媒体工具。秀水镇的干部在油菜花田跳舞,正是通过短视频这一“流量密码”,将地方旅游资源推广至全网。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实则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办实事——用最小的成本、最接地气的形式,为乡村发展争取关注和机遇。
近年来,基层干部善用新媒体的案例层出不穷。我州文广旅局局长以“武侠局长”形象走红短视频平台,带动我州旅游收入增长超20%;安徽太湖一镇长通过直播带货,一年助销农产品上千万元;河南某村党支部书记用方言短视频宣传惠民政策,让村民“刷着手机就能懂政策”……这些案例证明,当基层干部敢于“丢面子”、善于“换脑子”,便能将新媒体转化为凝聚民心、破解难题的“金钥匙”。
当然,善用新媒体不等于盲目跟风“作秀”。反观个别“昙花一现”的案例,某地镇长模仿网红跳舞却对本地特产一问三不知,某乡干部策划“稻田走秀”后却无后续配套……这也警示我们,没有“为民办实事”的内核支撑,再炫目的新媒体“创意”也只是“为破圈而破圈”的投机。
如今,“80后”“90后”干部悄然成长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带着“网生代”特有的媒介敏感,将“用户思维”“交互意识”注入基层工作。当短视频的“流量密码”解锁了乡村振兴的“云端战场”,他们也正在重新定义“面子”,褪去传统意义上的“官威体面”,铸就新时代的“民心铠甲”。
当越来越多的干部敢于把“面子”化作为人民服务的垫脚石,便是对“江山就是人民”最生动的诠释——沾着泥味的“破圈”,永远比端着架子的“圈层”更接近共产党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