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唤醒莫言的灵感 2025年04月09日

◎张光茫

莫言是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小说获得了世人的称赞。写小说的同时,莫言还写了大量的散文,风格别致,独具韵味,在新散文集《感谢那条秋田狗》中,内容涉及阅读随笔、创作谈、为自己作品的各种中外版本撰写的前言。读之,感觉唤醒了莫言的灵感。

1984年寒冬里的一个夜晚,莫言在灯下阅读川端康成的名作《雪国》。当他读到“一条壮硕的黑色秋田狗蹲在那里的一块踏石上,久久地舔着热水”时,莫言随即抓起笔,在稿纸上写下这样的句子:“高密东北乡原产白色温驯的大狗,绵延数代之后,很难再见一匹纯种。”这是他小说中第一次出现“高密东北乡”的字样,从此之后,“高密东北乡”就成了莫言专属的“文学领地”。在此之前,莫言总是感到头脑空空,找不到要写的故事。在此之后,故事就纷至沓来。莫言兴奋地说:“当我写着一篇小说时,几个新的小说构思,就如焦灼的狗一样,在我的身后狂叫不止,等待着我去写它们。”

还是1984年,不过这是初冬的一个早晨,莫言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片辽阔的萝卜地,萝卜地中央有一个草棚,从那草棚里走出了一个身穿红衣的丰满姑娘。她手持一柄鱼叉,从地里叉起一个红萝卜,高举着,迎着初升的红太阳,对着莫言走来。这时起床的号声响了。莫言久久地沉浸在这个辉煌的梦境里,心里涌动着激情。当天上午,莫言一边听着课,一边在笔记本上写这个梦境。写好后,莫言拿给系主任徐怀中老师看,徐老师把莫言原来的题目《金色的红萝卜》改成了《透明的红萝卜》。“当时,我对这处改动并不以为然。我觉得‘金色’要比‘透明’辉煌。但几年之后,我明白了主任的改动是多么高明。”不久后,创刊不久的《中国作家》决定发表这篇小说,就成了莫言的“成名作”。多年后,虽然能从中看出许多笨句和败笔,但莫言知道,他再也写不出这样的小说了。

莫言读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认识了这个叼着烟斗的美国老头。当莫言一度被眼前那些走红的小说闹得眼花缭乱时,福克纳对他说:伙计,要永远定出比你的能力更高的目标,不要只是为想超越你的同时代人或是前人而伤脑筋,要尽力超越你自己。当莫言看到别人的成功发财心中酸溜溜时,福克纳对他说:伙计,好的作家从来也不去申请什么创作基金之类的东西,他忙于写作,无暇顾及。如果他不是一流作家,那他就说:没有时间或经济自由,以此来自欺欺人。仅是发现他们能够承受多少艰辛和贫困,就实在令人惧怕。因为好的作家没有时间去为成功和发财操心。

莫言说,在当今这个时代,所谓的怀旧与回归,都很难彻底。怀念简朴生活,回到乡下,盖一栋房子,房顶苫草,墙上糊泥巴,但房间里还是有电视、冰箱、电话、电脑等现代生活设施。莫言用纸笔写作的乐趣,也只是他一己的乐趣。别人用键盘敲击,也许可以得到弹奏钢琴般的乐趣呢。电脑是好东西,用电脑写作是写作方式的进步。莫言开玩笑说,真要彻底撤退,应该找一把刀往竹简上刻。再后退一步就往甲骨上刻。再后退就没有文字了,坐在窝棚里望着星月结绳记事。书写的工具,与语言的简繁似乎有一定的关系。有人说,文言文之所以简洁,书写不便是重要原因。用刀子往竹简上刻,多么麻烦,能省一个字,绝不多用一个字。这说法似乎有道理。

读完全书,能够看到一个文学家如何破除自我光环,将个人的经历和文学创作历程坦诚地呈现给读者,散漫文字里传达出智慧力量,幽默里渗透着苦涩。莫言说,任何一个作家都必然要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编织故事,而情感的经历比身体的经历更为重要。书中莫言的观点犀利、直率,具有面对世界万象的宽广的包容与率真。读这本书,如同饮一杯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品,才能得其芳醇。

f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