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色达县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响应国家“粮改饲”政策,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优质牧草种植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明确“以草产业为基础,草畜并行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产业融合发展策略,有效激发了牧草产业发展活力。
种好草,保障畜牧业发展“口粮”。该县坚持全民动员、全民种草,实施“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战略,加快县乡村户四级打贮草基地建设和高产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建设,引进四川带月牧歌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康勒乡建立万亩饲草基地。去年全县累计实施牧草种植6.75万亩,亩产鲜草达3500公斤,同比2023年亩产增加300公斤左右。干草产量达600公斤,产出青干草4万余吨,可满足15万头牲畜进行舍饲补饲越冬渡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9个防灾减灾饲草储运仓库,9个集体牧场配套草料库,确保各牧区乡镇就近就地储草用草,保障牲畜“粮食安全”,牲畜死亡率降低5个百分点。今年该县力争人工种草规模达到15万亩、优质牧草自给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夯实草原畜牧业发展基础。
育好种,打造草业发展“芯片”。加强与省草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先后育成虉草、紫花苜蓿、川西紫羊茅、糙毛仲彬草等高寒适生草种12个,今年力争高寒适生草种繁育基地突破3000亩。持续推进12个牧区乡镇、102个村,以及养殖户的饲草种植,免费为群众提供饲草种子,对种植时间、种植管理、收获贮藏等种收过程提供技术指导。采取“企业+合作社+农牧民”经营模式抱团发展,推动牧草“三品一标”认证,培育优质、安全、高效、生态的牧草品牌,色达燕麦成功取得有机牧草转换证书。
接下来,该县将牧草产业作为推动草食畜牧业发展的基石,坚持“建基地、强龙头、聚集群、延链条、树品牌”的发展思路,致力于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草畜产业的独特优势,提升牧草品质,打造色达知名牧草品牌,进一步推动草畜产业融合发展。
降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