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呷呷调解工作室”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本报讯 近日,在新龙县如龙镇党委、派出所协同调解下,一起沉积近十年的矛盾纠纷成功化解。整个调解过程有力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枫”味十足,和谐满满,赢得了当事双方献哈达致谢。
2016年,尼玛某某和仁孜某某因村内入户路硬化占道,引发土地纠纷。原本和睦的相邻两家,从冷眼相对演变成激烈争吵甚至肢体冲突,双方多次报警,如龙镇派出所与镇党委、政府曾数次介入调解,但由于当事双方各执己见、积怨太深屡遭失败。
作为全州“深耕善治”观摩点的“呷呷调解工作室”成立后,“如何找准症结、解开十年心结”“如何让双方情绪冷静、换位思考,达成共识”率先被如龙镇党委、政府和如龙派出所及曾荣获全省、全州“最美辅警”的呷绒降泽纳入“呷呷调解工作室”调纠解矛重要议事日程。
调解工作专班先后数次深入现场实地勘查,同时,呷绒降泽结合前期收集到的各种有利线索证据,几度到双方当事人家中讲政策、讲法律、讲情义。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调解工作专班历经1个多月的普法析理、用心开导,尼玛某某和仁孜某某被调解团队的真诚与执着打动,彼此逐渐打开心结、冷静反思后意识到,多年的争斗不仅让彼此身心俱疲,也破坏了原本和谐的邻里关系。
4月9日,在如龙派出所“呷呷调解工作室”,当事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长达十年的纠葛在握手互谅中悄然消解。调解成功后,尼玛某某和仁孜某某心怀感激,为调解团队献上了象征敬意与感谢的哈达。
矛盾纠纷无小事,百姓民生大问题。今年以来,新龙县公安局认真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龙派出所“呷呷调解工作室”为窗口,大力实施主动警务、预防警务,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成果显著。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起,涉及金额15.95万元。
任文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