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人正在安装蓄水池顶板。
◎李娟 陈志玛 文/图
群山环抱,碧波荡漾。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筑牢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有效遏制荒漠化趋势,提升大渡河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与韧性,泸定县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已于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
在泸定县冷碛镇杵坭村小型水利水保设施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工人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序开展蓄水池顶板安装、模板搭建、镀锌钢板铺设以及防渗膜铺设等作业,每个环节都严格遵循施工规范。同时,技术人员对照图纸,紧盯施工进度,及时解决各类问题,全力确保工程质量。
施工方成都贝克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现场技术负责人王德波介绍:“整个项目总共分为三个标段,我们这个标段负责建设182个小型水利水保设施。自开工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同心协作、共同努力,从开始到现在,已经完成了4个设施建设,基础部分已经完成7个。我们将继续保质保量推进工程进度,争取早日完工。”
据悉,此次建设的小型水利水保设施主要分布在冷碛镇、烹坝镇、得妥镇等6个乡镇的大渡河流域干热干旱河谷生态综合修复区。项目选址科学合理,严格恪守不占用耕地的准则,项目团队实地调研各区域地形地貌、生态现状等实际状况,精心规划布局。在功能规划上,充分兼顾应急需求、保障生态系统稳定以及满足长期实用的多重目标。秉持系统化治理思维,项目创新整合天然林保护与荒漠化治理策略,通过科学配置资源、协同推进各项举措,促使二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实现相辅相成、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为项目高效达成生态修复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泸定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黄宇介绍:“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已正式开工,今年的任务量包括造林1.542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设施300处,项目总投资为3140万元。随着气温逐渐上升,施工单位已经进场,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下一步,我们将立即开展造林建设。”
大渡河流域林区是长江中上游的重点林区,也是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泸定县地理位置独特,自然资源丰富,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对于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提升大渡河流域的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区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注入强劲动力,助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