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孜县春耕开耕仪式上,数台大型机械配合作业。 刘鑫 摄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宁蕖
4月8日,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举行春耕开耕仪式,数台大型机械配合作业,耕地、整地、施肥、播种等一气呵成。目前,该县已经实现青稞“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
截至2024年,甘孜州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3%。其中,甘孜县这一数值已达到74.21%,超过全省59.57%的平均水平。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貌复杂,131.33万亩耕地仅占全州面积的0.58%,地块分散,且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这样的条件下,该州是如何推动越来越多农机开上高原的?
通过政策补贴、科研创新等手段,甘孜州正努力加速让农机“引得进”又“下得去”。
引进力度大
“户户都有拖拉机”之后
还要从机械化迈向智能化
前不久,甘孜县生康乡的种粮大户向巴告别了一个“老伙计”——一台30匹马力、使用了7年的小型拖拉机。报废这台拖拉机后,他打算购置一台60匹马力的“大家伙”。
向巴的账算得很细——报废这台拖拉机可以领到3500元的补贴,购买新机器还能享受几千元补贴;虽然自己还得出1万多元,但每小时能多耕4到5亩地,耕地效率也会提高。
7年前购买小型拖拉机时,他就享受到了6000元钱的购置补贴。靠着那台拖拉机“起家”,向巴如今已经承包了近百亩土地。“等换了‘大家伙’,我再多承包一些地,这个账算得过来。”向巴胸有成竹地说。
向巴的拖拉机更新迭代,是甘孜县农机引进工作的一个缩影。甘孜县是甘孜州的农业大县,常年青稞播种面积超10万亩。通过实施系列补贴,2019年,该县就实现了“户户都有拖拉机”;2020年,该县实现青稞种植的耕整地、捡石、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报废补贴工作的推进,甘孜州的农机推广工作开始从机械化向智能化迈进。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