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丰收的喜悦让村民笑颜开。

村民正在实验田采摘刺龙苞。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在丹巴县海拔2600米的巴旺乡格呷村德依实验田里,一片片翠绿的刺龙苞正沐浴着春光,迎来了它的首次规模化采摘。
清晨的薄雾中,村民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双手翻飞间,一簇簇鲜嫩的刺龙苞被轻轻摘下,空气中弥漫着春天的芬芳与丰收的喜悦。
“我们种植的刺龙苞,没有任何农药残留,是真正的纯绿色食品。”基地负责人白马纳尔布站在田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作为返乡大学生,他成为了格呷村合作社的智囊担当,从刺龙苞的选择到种植管护,全程参与并出谋划策。
据了解,刺龙苞有着“山野菜之王”“树上的灵芝”的美誉,不仅口感鲜嫩、营养丰富,更以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并重而闻名。其种植过程更是简单易行,并且前期投入少、管理方便,不受野生动物破坏,非常适合高半山闲置土地的利用。
目前,种植的四亩刺龙苞,可实现一年3至4次的采摘,每次可采摘50公斤左右,按目前市场售价30元至40元,四亩土地就能实现近万元收入。同时,县上将计划配套五十万元专项扶持资金,进一步实现刺龙苞的规模化种植,预计这一举措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超30万元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现在不管是山上的试验田还是山下的苗圃种植,收成都很好,我们的村民对此很认可和支持,村民也主动投入到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让刺龙苞的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从现在的试验田六七亩,扩大为五十多亩,以步步为营的方式,不断打开有机食品的销售路径。”基地负责人白马纳尔布说。
刺龙苞的魅力远不止于此。白马纳尔布介绍,这种山野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易储存。采摘后,只需简单焯水即可冷藏保存,随吃随取,口感依旧鲜嫩如初。无论是凉拌、炒菜还是其他烹饪方式,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更重要的是,刺龙苞的药用价值极高,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多种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
“我们希望通过种植刺龙苞,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白马纳尔布表示,基地扩种后,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同时探索深加工领域,开发更多刺龙苞系列产品,让这一绿色有机食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格呷村刺龙苞种植基地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样本。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丹巴县正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农业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特色有机农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杨洪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