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炉霍县与尼泊尔工作人员在特色商品巡展现场。

尼泊尔工作人员。

高小平在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买尼泊尔高山茶。
◎全媒体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4月初,甘孜高原的积雪还未完全消融,挥手送别最后一批尼泊尔工作人员,李欢紧绷的神经终于舒缓。
李欢是尼泊尔国家馆馆长,为迎接中尼建交70周年的到来,这两年,他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植入了尼泊尔与甘孜州的交往交流中。
如今,距离1955年中尼正式建交走过了70个春秋。作为我国面向南亚开放的重要窗口,甘孜州融入中尼友好交流的大格局,先后完成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的落地。于是,一场跨越地域孵化的“双城记”就此开篇,历史积淀与当代战略的呼应间,文明经纬又一次被续写。
历史回响
在遥远的过去,横断山脉褶皱间,茶马古道踏出一道道文明辙痕,串起南亚次大陆与青藏高原的交往走廊。作为这条重要通道上的枢纽区域,尼泊尔与甘孜州互通有无,自然而然地被编织进同一张文明经纬中。
到了1955年8月1日,一纸《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尼泊尔王国政府关于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为中尼两国友谊锚定了新方向,也为尼泊尔与甘孜州的往来开辟了新径。岁月洗礼中,双方情谊愈发醇厚。直至2019年9月,甘孜州与博卡拉市签署《甘孜藏族自治州与尼泊尔博卡拉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开启双方友好交往。
自缔结友好关系起,博卡拉市与甘孜州的共赢硕果接连涌现。新冠疫情期间,中尼媒体协会向甘孜州捐赠2万只医用口罩,甘孜州先后两次向博卡拉市捐赠共计13万元防疫物资。2020年,30余家斯里兰卡、尼泊尔企业奔赴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创下50余万元的特色商品销售额。2023年,尼泊尔副总理施雷斯塔、尼泊尔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踱步西博会甘孜展馆,以实际行动助力双方交流迈向新高度。
这些频繁互动为双方合作持续赋能,也让文明经纬在新时代得以续写——2023年10月,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开馆;2025年3月,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开馆。
当合作硕果又一次累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浮现:尼泊尔为什么选择了甘孜州的理塘县和炉霍县?
“甘孜州是‘一带一路’西向南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塘县和炉霍县的丰富资源为其锦上添花!”李欢向记者阐释,尼泊尔在理塘、炉霍两地开展交往交流,是顺应“一带一路”倡议指引,构建跨区域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按照李欢所说,不难洞察,与理塘、炉霍开展合作绝非偶然。而多维度剖析两地的独特优势,更能印证这一合作的前瞻性与必然性。
理塘县享有“天空之城”美誉,扼守川藏南线,是川滇藏交通枢纽,境内草原、雪山壮美,康巴文化底蕴深厚,因丁真珍珠的走红,文旅产业活力十足。炉霍县位于甘孜州中北部,是川西北交通网络重要节点,也是红色文化的富集地,享有“中国唐卡艺术之乡”“山歌之乡”等美誉,民俗风情独特,文化长卷别具一格。
正是以上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塘县与炉霍县有了赋能区域合作的潜质。
馆启甘孜
平日里,高小平喜欢沏一杯尼泊尔高山茶,澄澈汤色与馥郁香气,总是让他身心舒畅。而他与这茶的缘分,始于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
2023年10月28日,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开馆,成为当地一大文化盛事。作为地道的理塘文旅人,尤其还是“甜野男孩”丁真珍珠走出大山的助力者之一,高小平没有错过这件热闹事。在展厅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他一眼相中尼泊尔高山茶。
展销中心整体呈“L”型,雕刻器物、披肩、玩偶等有序陈列,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尼泊尔文化氛围。南亚风情特色餐厅紧挨着展销中心,这里也是高小平常去的地方,手抓饭、薄饼、特色餐具都是他的“心头好”。一来二去,他经常和这里的尼泊尔厨师交流饮食文化。一次,两人还合拍了抖音作品。
“中尼良缘会理塘,共续茶马古道情。”高小平感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动下,“高原丝路”发展势头迅猛,作为G318线的重要节点,理塘县区域合作正迈向新阶段,这拓宽了民众视野,更为本地特色产品远销海外提供了难得机遇。
2025年的春天,鲜水首城炉霍被一场盛大的活动唤醒。本土工坊与尼泊尔展位并肩而立、青稞酒的醇香和异域香料芬芳交融、两地青年的思想碰撞启迪满满......一时间,中尼情谊又一次被娓娓道来。
在这场跨越山海的盛宴中,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的开馆令人瞩目。这个承载中尼建交70周年特殊意义的文化地标,与炉霍县郎卡杰唐卡画派体验基地形成 “双珠合璧” 的格局,为炉霍县注入新活力。
走进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一边,尼泊尔各类手工艺品相映成趣,异域风情扑面而来;另一边,郎卡杰唐卡庄严肃穆,矿物颜料在画布上静诉藏文化积淀。
原炉霍县唐卡协会主席、郎卡杰唐卡第九代传承人杨宏,对分馆开馆那天的场景记忆犹新。“尼泊尔工作团踏入唐卡展区后,目光瞬间被唐卡画作吸引,还有不少人竖起了大拇指。”杨宏坦言,目睹这一幕,自豪感油然而生,感恩“一带一路”倡议,感恩分馆落地炉霍,让两地文化交流从愿景变为了现实。
感受甘孜州的美丽风景和热情好客后,尼泊尔颂钵大师迪克苏直言:“很暖心!”尤其看到郎卡杰唐卡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遗,他感受到中国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4月2日,暖橙色余晖为本次系列活动画上句号。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外,几位尼泊尔参展商还在和炉霍商户交谈。不远处,孩子们围在尼泊尔特色乐器旁,好奇聆听演奏。
偕行未来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广袤蓝图之下,时代列车正全速前进。
自2024年10月开展进出口业务以来,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业绩一路飘红。截至2024年末,进出口金额达 150余万元,而2025年第一季度,其进口金额预计突破400万元。不仅如此,展销中心开设的尼泊尔风情餐厅由尼泊尔厨师掌勺,该厨师办理了甘孜州首个C类务工签证。
为带动甘孜州社会经济发展,尼泊尔国家馆理塘展销中心,尼泊尔国家馆炉霍分馆在聘用本地员工同时,将原本分布在厦门、成都等地的进出口贸易功能和相关场景,迁移至理塘和炉霍,助力两个高原小城实现进口商品外贸数据 “零突破”。
放眼未来,甘孜州展现出积极推进合作的决心。甘孜州商务合作局(州委外办)表示,将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对外工作布局,全力以赴推动甘孜州与尼泊尔相关地区缔结更紧密的友好关系。同时,依托尼泊尔在甘孜州落地的“两馆”,促进非遗文化在交流互鉴中交融共生,并积极与尼泊尔方面沟通协作,推动在尼泊尔博卡拉山地博物馆开设“甘孜窗口”,共同致力于打造国际山地旅游新名片。
在“一带一路”勾勒的金色绸带上,每一次真诚的握手,每一次智慧的交响,都让文明交流的种子舒展新绿,相信这饱含希望的种子,会绽放绮丽繁花,见证尼泊尔在甘孜州孵化的“双城记”。正如尼泊尔媒体人柯绍所言:“文明的根系越深,友谊之树越能抵御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