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邱祥迪参加“组团式”帮扶英语学科送教活动。

课堂上,邱祥迪与学生互动。

邱祥迪与学生交流。
◎李娟 张鑫 文/图
2022年8月,成都市石室中学英语教师邱祥迪响应国家“组团式”教育帮扶号召奔赴泸定县,开启为期三年的支教征程。三年来,他以因材施教点亮乡村课堂,用德育为先守护学生成长,以教育传承赋能教师队伍,在泸定中学书写了一段动人的乡村教育振兴的故事。
因材施教 点亮乡村课堂
初到泸定中学,邱祥迪面对的是一群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他没有急于推进教材进度,而是从最基础的字母、音标等内容教起,自编《英语重点讲义》,设计阶梯式教学方案。每天清晨的早读、午休的间隙、课间的十分钟,他都会逐一辅导学生听写,确保每个知识点“不过关不罢休”。高乙菘回忆道:“邱老师总强调基础,让我们知识根基稳固,让我们底气十足。”
“传统教学方法在这里并不适用。”邱祥迪坦言。他采用《思维可视化与中学英语教学》理论,将晦涩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思维导图,设计活动激发学生思辨能力。在他的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形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和激发出来,从被动记忆转向主动提问,从沉默听课到敢于表达。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见效,家长们惊喜地看到孩子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发音愈发标准,语法运用更加熟练,词汇量不断积累,阅读写作能力也明显提升,孩子越来越自信。2024年月考数据显示,邱祥迪所带班级英语平均分提升了15分,词汇量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
德育为先
助力学生成长
邱祥迪不仅是孩子们的知识引路人,更是成长守护者。在邱祥迪看来,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他将德育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价值观主题英语课堂”,引导学生通过英文演讲、辩论赛等形式探讨责任、诚信、梦想等话题。从语言学习延伸到思维和价值观的培养,邱祥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晦涩英语知识化作灵动音符,奏响学生心间的青春奋进曲。
课间,邱祥迪常与学生谈心,用“你今天有进步吗”代替“你作业写完了吗”,让学生感受到尊重与期待。正是这份用心,让原本沉默的课堂焕发活力,也让泸定学子逐渐成长为自信、阳光的追梦少年。
陈业鑫就是被邱老师的细心关怀打动的学生之一,他坦言:“课堂上,邱老师一个‘眼神警告’就能让我瞬间回神;课后,他又像大哥哥一样关心我单词背熟没有,这种关怀让我倍感温暖。”
“以前孩子回家总说英语难,都不想学,自从邱老师来了,孩子每天主动背单词、练口语,成绩也提高了,看着孩子对英语越来越有兴趣,学习态度这么积极,我们打心眼里感谢邱老师的付出!”学生家长罗德志感激地说。
坚守初心
传承教育薪火
作为教研组副组长,邱祥迪不仅深耕课堂,更致力于“传帮带”工作。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英语组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分享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他结合当地教学实际,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计,并指导年轻教师提升教学水平。他还积极推动泸定中学与石室中学的交流合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组织开展远程教学互动和教师培训交流活动,让山区教师足不出户也能接触前沿教学方法。
“邱老师带着我们一起研讨教学方法,还毫无保留地分享先进理念,指导年轻教师也特别用心。跟着他干教研,我们整个英语组都有了新方向,教学思路开阔了不少,大家工作起来更有劲头了!”泸定中学教师徐泳分享道。
“教育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旅程,支教三年,我见证了孩子们的进步,也收获了自身的成长。他们从被动记忆到主动提问,从沉默听课到敢于表达,这些转变让我坚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唤醒与责任的延续。我愿继续坚守初心、竭尽所能,为乡村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邱祥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