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美“牛场”。

牦牛成群。

牧场金晖。

雪中挤奶。

踏雪赏景。

骑车放牧。
◎刘鸿
在川西高原,人们亲切地将牧民放牧与生活的广阔区域称为“牛场”,牧民则被称为“牛场娃”。
“牛场”多位于高海拔、边远的牧区,展现着“天苍苍,野茫茫”的壮阔风光。连绵的草场如同巨大的绿色地毯,铺展至远方巍峨的雪山脚下,其间点缀着低矮的灌木。蜿蜒的小溪在草甸上勾勒出优美的曲线,流向天际。低矮的牛毛帐篷和现代白色帐篷零星散落其间,悠然牧歌随风飘荡。成群的黑色牦牛如同散落的黑珍珠,灵动地点缀着这片绿野。天空仿佛触手可及,云朵低垂,构成一幅雄浑大气、摄人心魄的高原画卷。
“牛场”最美的时节是每年五月至十月。漫长的冬季过后,焦黄的草场苏醒,焕发出嫩绿生机。随后几个月,各色野花次第盛放,红色、粉色、黄色、白色连绵成片,将“牛场”装点成绚丽的天然织锦,呈现出“浅草没蹄”的浪漫景致。
“牛场娃”的生活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暖季是他们最繁忙的时期。天微亮便挤奶、煮奶、制作酥油、奶饼和奶渣,并捡拾晾晒牛粪作为生活燃料。傍晚,他们迎接归来的牛群,喂盐、分离照料牛犊。他们世代遵循古老的游牧智慧:随季节在冬季牧场和更边远的夏季牧场之间迁徙转场。这种逐水草而居的方式,蕴含着朴素的生态理念——让草场得以休养生息,保障牧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牛场”也在变迁。公路通达极大改善了交通,定居点建设提升了居住条件,摩托车、汽车辅助着转场放牧,太阳能设备、电器进入生活。然而,“牛场娃”对自然的敬畏与守护家园的核心精神依然传承。
“牛场”,这片融合了雄浑风光、独特生活方式与朴素生存智慧的土地,依然保持着那份撼动人心的壮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