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游客正在欣赏芍药花海美景。
◎全媒体记者 罗文婕 甲央让布 文/图
在大渡河峡谷,海拔2400米的群山环抱中,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宛如一朵静卧于莲花蕊心的明珠。四面青山如瓣,村寨为蕊,色龙湖点缀其间,38户藏式民居与自然共绘“山水为幕”的绝美画卷。这个被央视誉为“世外桃源”的村落,如今已成为“全国文明村”的鲜活标杆,为乡村振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色龙经验”。
穿越群山通富路 “与世隔绝”成“世外桃源”
色龙村的蝶变,始于那条改变命运的隧道。在不少村民的记忆里,原来的色龙村交通闭塞,可谓是“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算得上是“与世隔绝”。2014年,色龙村抓住脱贫攻坚和水电开发机遇,投入3000余万元打通了875米的色龙隧道。这条穿山而过的希望之路,彻底结束了运输靠人背马驮的历史,为村庄打开了通往富裕的大门。
交通桎梏打破后,乡村振兴的春风浩荡而至。2018年,色龙村被列为康定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强的带领下,村民争分夺秒,仅用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民居风貌改造,新建公厕、停车位、独栋酒店,村史馆与游客中心拔地而起。更令人惊叹的是,村庄在蜕变中坚守生态底线——投入800万元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实施“厕所革命”,首创性实现全村“五线下地”,放眼全国亦属罕见。特别是色龙隧道中135台全息投影设备与34000米LED灯带交相辉映,传统村落在现代科技赋能下焕发新生。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让村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还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尘封的“莲花秘境”,为色龙村铺就了通往富裕的康庄大道。
生态变现“钱袋子”
融合产业旺乡村
面对焕然一新的家园与慕名而来的游客,色龙村再次敏锐地抓住机遇,将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精心布局“三产融合”的产业新棋局。依托“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庄构建起“农业+旅游”深度联动的立体发展格局。绚烂的芍药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游人如织;蓄势待发的高原玫瑰产业升级计划将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隐栖堂酒店集团的落户,不仅将藏式建筑精髓与现代高端服务完美融合,更直接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游客在这里不仅能赏景,更能深度感受乡村生活的本真魅力。
产业兴旺结出富民硕果。2019年开园至今,接待游客6.7万人次,带动增收超4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2024年,村集体与农户分红超39万元。发展的活力吸引了年轻人回流。返乡青年陈浩思坦言:“乡村振兴让色龙‘世外桃源’名声更响,游客更多,给了我们年轻人很好的创业机会。”像她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发展前景和宜居环境吸引回乡,为古老村落注入朝气、创新思维与未来视野。
党建引领树新风
“全国文明村”底色亮
作为全国文明村,色龙之美不仅在山水,更在人心。村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与藏式民居相映成趣,年均开展主题活动5场次;推行村规民约“红黑榜”,每年评选先进典型10余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支志愿队年均服务超10次,解决诉求160余件。“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才能凝聚共建文明的强大合力。” 陈永强道出了文明乡风培育的关键。
文化传承与创新并重。村庄着力打造“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常态化举办民俗文化节;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成为精神家园;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评选弘扬孝亲睦邻美德。特别是青少年主题教育,进一步厚植家国情怀,增强社会责任感。
站在“全国文明村”的新起点,色龙村的目光更加高远。陈永强表示,将以此为崭新起点,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在着力提升村民文明素养与道德水准的同时,用心用情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凝聚全村活力,建设一个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色龙“世外桃源”。
“世外桃源”谋长远
守护底色启新程
当文明乡风与绿水青山相融,当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交汇,色龙村的发展便拥有了最深厚的根基。如今,这座全国文明村正向着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目标冲刺,正规划开发生态观光、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让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游客的真切感受,印证了色龙村独特魅力的价值所在。深圳游客曹靖远穿过隧道后惊叹:“豁然开朗,真像‘世外桃源’!空气好、人淳朴,像回到家。”原本短暂的停留变成了流连忘返的两天,他由衷表示:“我们会再来,体验不同季节的美。”他也道出了许多游客的期许:“发展是为百姓造福,但千万别过度商业化,失了‘世外桃源’的本真,民风民俗一定要用心保留。”
这份来自远方的共鸣,正与色龙村的发展理念相契合。这个深藏“莲花秘境”的村庄,始终清醒把握方向:以山水为墨,挥洒生态画卷;以文明为笔,书写治理华章。在守护本真与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色龙村正以坚定步伐,在川西高原谱写新时代的振兴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