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弦胡悠扬。

巴塘县格木旅游景区。

巴塘弦子。

巴塘全景。

秋日措普沟。
◎东子/文 本报资料库图
阿若康巴翻过东拉山
由此东去朝拜阿尼卡瓦嘎
静立在阿尼的身边倾不尽心灵的诉说拉起悠悠的弦子
絮语如雪花飘飘洒洒
横断山的东南一带,三江并流,弦音悠扬,那里的人们爱雪山,爱弦子。太阳从东山到西坡,伴随不息的江涛,循环日出日落的精彩。从故乡到远方,那是他们人生辗转回步的吉祥之旅,一路弦子,一路勒斯玛啦,他们叫阿若康巴。
锦缎镶边红狐帽
高高顶在我头上
就是到此舞弦子
次仁措姆莫见笑
氆氇彩带藏式靴
潇洒穿在我双脚
是来舞场踏弦子
次仁措姆莫见笑
弦子的旋律美起来,舞动的脚步飘起来, 这是可爱的藏族人在诉说……
小伙子们必须把上衣左袖套上,右边袖子一把甩在背后,那叫气质。舞动中的“尾巴”随意摆动,时而拍打着右边的姑娘。粉红袖子下透出姑娘蜜一般的脸,含羞而笑,伴着悠扬的弦胡,小伙子的脚步越加紧凑,神情你来我往,巴塘弦子,三步一撩,一步一靠,含胸、颤膝,长袖托、绕、盖, 整个舞场就热火起来。巴塘弦子音乐一般分前奏、间奏、尾声三部分,音乐柔中有刚,优美抒情,节奏富于舞蹈性,是巴塘人民智慧的结晶。
弘法妙音金弦子
需用各种好材质
达玛木(高原杜鹃树)来做琴筒
龙玛(山柳木质轻而结实)木来做琴柱羔皮搭上金鞍子
马尾撑在银弓上
围坐在火塘旁,手里捧着滚烫的酥油茶,当地人说把毕汪(弦胡)放在火塘上方的梁架上,是为了长期保持木头与羔皮的干质,也能让炊烟熏染出黑亮之光度。制琴的师傅,每逢上山砍柴会特意选取上好的松木,取得松脂带回加烘烤滴在琴筒与琴柱接合部,方便弓弦擦松脂。弦子曲《扎念曲扎降措》,就是赞颂智慧的藏族人民制作弦子的工艺,在康南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沿岸的乡间。
弦子寓意
他们反复抚摸着自己的胡琴,弦胡从琴头到琴足,都有讲究,琴的结构与六道轮回有关。琴头必须是塔子,寓意为上部神域。如今世界大开大门,人们的思维也开阔了,于是弦子的琴头出现牦牛头、马头、龙头甚至鹰头, 如此这般,此起彼伏。
琴轴到琴筒之间寓意为人间,公弦为佛祖,母弦喻为度母,琴颈线将公母弦紧紧缠住,就像天上的黑白云朵相遇而出雷鸣一样,使琴声更加悠扬动人。
琴筒包羊羔皮,寓意为雪域高原,琴鞍为北方冈底斯神山。琴底部出头的琴足,是因为下部地狱的众生也需要听到优美的弦子。轮回的圆与弦子舞的圆也不谋而合,所以,信仰无处不在。所以,作为一个深爱弦子艺术的人,第一要尊重毕汪(弦胡),第二要倍加爱惜自己的乐器。由于毕汪演奏的最高音局限于高音1(do),毕汪演奏几乎不用下把位,于是德钦的毕汪艺人为了美观,会在琴柱上雕刻莲花纹、长城纹来装点。
音乐人东子,出生在“弦子之乡”巴塘,在他心里,有音乐的地方就是圣地天堂,因此, 他自峡谷游走四方,他把自己比作行走的音符. 横断山脉最浓情的江域——金沙江峡谷,蓝得透底,春碧绿如玉,夏绛红如茶,秋江金黄如蜜。康巴最广袤的牧场,彻响着马鞭和俄朵的深情。他将这些都写在了弦子词里,拿起胡琴,牵绊的歌儿时时流芳,倾心的爱恋托一句歌谣。世上最美的月亮和云朵相会在康巴大地。溜溜的云和弯弯的月,倾不尽的爱,念不够的爱。
巴塘弦子
有“高原江南”之称的巴塘县位于四川西部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原来是四山重合放牧牛羊的草地,到处一片“咩”声,刚好藏语“咩”即为“巴”音,因而命名为“巴塘”。
比起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其他地方,巴塘县不算最有名气,但已有千年历史的弦子舞,却是巴塘最具代表性的名片。生性豁达的藏族群众都喜欢唱歌跳舞,甘孜县有闻名的踢踏舞,理塘县有深入民心的锅庄舞,“巴塘弦子”更是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巴塘弦子”藏语叫“谐”,即歌舞的意思,全称“嘎谐”,意为“团圆舞”。刚好碰上一年一度的央勒节,巴塘龙王塘早就跳起了弦子舞。由拉起藏二胡开始,男女身穿藏装,围成一圈翩翩起舞,先是男的一边唱起,然后女方对唱。节奏先是轻歌曼舞,接着逐渐加快,越唱越高兴。歌词内容根据场合、节日分为祭歌、团聚歌、欢歌、悲歌、情歌、风土人情歌等,比较经典的曲目有《阿吉冲》《夏吉阿嘎》《伊玛亚吉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