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恒
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车。她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年仅31岁。翻开《铭记中前行》,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扑面而来,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山河破碎的年代。116位抗日英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书从新华社播发的“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专栏中精选讲述抗战英烈感人事迹和故土重访的文章,并配以人物图片、经典语录,汇集成册,全面、生动、多角度地展现英烈生平和事迹,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英雄群像图,借由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烈故事,重现那段血与火交织的艰难岁月。全书内容权威、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帮助读者深刻感受爱国精神和崇高信仰的感召和激励,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真正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这是朱德总司令在左权牺牲后赋诗悼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左权将军的赤胆忠心和爱国情怀。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在太行山麓为掩护主力转移,不顾个人安危,最终以身殉国,年仅31岁。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联8名女官兵,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宁死不屈,手挽手走向乌斯浑河冰面,集体投江。牺牲时,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她们的身影成了永恒的精神丰碑,彰显出中华儿女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发动卢沟桥事变,佟麟阁时任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大敌当前,他视死如归,在全军将校会议上慷慨陈词:“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日军地面进攻遭到重挫后,派战机狂轰滥炸。佟麟阁头部被击中,壮烈殉国,时年45岁。在四行仓库保卫战中,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猛烈进攻,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彰显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
书中,不仅在于展现了将领们的壮怀激烈,更聚焦于普通战士们的家国情怀。戴安澜将军“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家书,深刻地体现了中国军人对生死的崇高认知和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坚定决心。普通战士在给母亲的家书中写道“若儿不幸牺牲,望母亲以有儿为国捐躯为荣”,这般质朴无华的文字,却涌动着亿万中国人“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精神自觉。这种精神自觉在马石山十勇士舍身救群众、狼牙山五壮士纵身跳崖等壮举中,升华为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编者在编写这本书时匠心独运,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叙事手法,让英雄们的形象跃然纸上。历史照片与烈士语录相互交织,仿佛搭建起一座时空长廊,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英烈们的精神风貌。彭雪枫将军用津贴为战士买棉鞋、谢晋元在“孤军营”教士兵识字等细节描写,使英雄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普通人,他们在平凡中展现出伟大,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成为民族的脊梁。“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为了正义和真理,不惜牺牲一切的普通人。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正是真正的英雄主义的体现。回望历史,这种抗战精神早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当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各种挑战时,翻开这本书,便能从英烈们的抉择中汲取力量,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这,便是对抗战英烈最好的纪念,对民族精神最深沉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