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08月13日

“斜杠中年”的乡村“致富经”

(紧接第一版)沟又穷,出来就是背篼笼……’”范海全和妻子商量后下定决心,把公司交给儿女,自己回村里创业。

回乡前,范海全和妻子花了半年时间,到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创业产业,最后选中洋姜。“洋姜不娇气、产量高,适合村里种植,而且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回村后,范海全租借50亩地试种。空闲时,他继续跑产地、参加研讨会,了解种植技术、泡菜加工、市场前景等。

几个月后,50亩洋姜收获,村民尝到甜头。“试种的产量、果糖含量等指标非常好。”紧接着,范海全建起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洋姜种植面积,还投资800万元建起深加工厂,并注册品牌。

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2017年,在范海全的带领下,改板沟村提前一年脱贫。目前,该村洋姜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年产2000多吨。种植合作社带动非贫困户社员年增收6000余元,贫困户年增收1万余元。洋姜泡菜等特色产品被认定为“四川扶贫”集体商标用标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商超,年销售额达1160万元。

洋姜花节+观光花廊阿婆一天就赚2000元

每到8月,范海全就变身“活动策划师”。原来,这两年,依托800亩洋姜,改板沟村在9月洋姜盛花期办起洋姜花节。“前两年,每次都有1万多人次游客。村里阿婆卖凉粉,一天就卖了2000元。”

今年,洋姜花即将盛开,范海全又忙着和村干部商量今年怎么创新办节庆,“想通过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帮助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

借助改板沟村良好的自然环境,范海全还把村里的一条公路,打造为观光花廊。“花廊长3公里,框架已搭起,等到明年春天鲜花盛开,走廊就成型了。”范海全说,“到时候,我们会与一些婚庆公司合作,将其打造成‘网红’打卡地。”

“范书记回来这几年,村里有了大变化,路修好了,老人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提起范海全,村民范上海直竖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