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19日

浅论藏汉翻译中文化差别的异同点

◎康定市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 贡布卓玛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民族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加强。而在藏汉民族交流过程中,藏汉互译是汉藏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藏汉互译理论的成熟是汉藏文化交融的重要标志,但受汉藏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及不同生存环境、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的影响,藏汉互译需要考虑更多方面因素差异的问题。因此,文章针对藏汉互译中存在的异同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藏汉互译、重要性、相同点、不同点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是文化繁荣和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书面语文字翻译是文化交流和相互影响的主要途径和因素之一。

一、藏汉互译的重要性

翻译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翻译不能脱离文化因素。任何翻译如果脱离文化因素,直接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效果。翻译长期以来一直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传递信息、沟通文化交流的手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王佐良先生曾说:“翻译最大的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差异的表达及其重要,许多译者在平时的翻译过程中忽略文化差异从而导致译文的失败。

(一)促进民族融合

藏汉互译不仅能使双方民族准确地了解对方实际发展状况以及人文风情,同时,对本民族发展起到相应借鉴作用。可见,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藏汉互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藏汉互译能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这两个民族间的生活差异,因而,有着积极意义;藏汉互译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双方文化的融合,同时,在双方文化之间找到相应平衡点,由此,促进我国民族融合。

(二)了解不同民族间的民族文化

在我国56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文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藏汉互译工作的开展能促进双方民族文化的传播,使双方在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对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了解。由此,不仅拓展了本民族人民的视野,同时,还促进了双方文化的融合。此外,由于双方地理位置、生活状况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人文风情也就有所不同,而藏汉互译工作进行正是将双方不同之处完整展现的另一面。

(三)促进我国社会发展

众所周知,在我国地域分布中,藏族多居住在西北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其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等都居于落后趋势。而藏汉互译工作的进行使得藏族人民接触到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还能促进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因而,对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再者,基于藏族所特有的民族特色及人文风情,通过藏汉互译工作能够使汉族人民充分了解到藏族的生活习惯及民族风俗,由此,增加了双方的情感交流与各方合作。

二、藏汉翻译相同点

(一)相同的表达方式可直译

一谈到表达,就联想到“直译”和“意译”。这里所要谈的“直译”,并不同于逐字译的“死译”,“意译”也不同于胡译乱译。本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如果用直译的方法能原原本本地表达原意,而文字和逻辑上没有什么问题,就可以采用直译;倘若直译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那就采用意译手法。汉、藏两种语言的很多词语及表达方式非常相近或基本一样,这类词语就可以采取直译;有些句型结构差异很大,不可能直译时,就可以采取意译。

(二)具有相同语法语序调动方式

弄清词意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为使译文流畅,在不偏离原文内容前提下,我们还可采取语序调动方法。早在公元814年,吐蕃赞普赤德松赞颁布法令中就指出:“如果不打乱梵文的次序,译成藏文后,其意义和词句结合得很好,而且通顺,不要打乱原文次序。如果打乱原文次序后能通顺易懂,则可打乱次序”。这点与我们当前所采取的语序调动方法是一致的。

三、藏汉翻译不同点

鉴于汉、藏两种语言语序、语法、表达方式、文化方面等不同,翻译时如果译文语序和原文语序相同,则会产生歧意或令读者产生误解。因此,为了忠实原文就必须在译文中注意汉、藏翻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归根到底,“意义决定一切”。不管采取直译、意译、语序调动、局部套译、管界模式,都是为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内容。

(一)具有不同表达方式可套译

为了使原文与译文达到等值、等效,我们还可以采取“套译”手法。汉、藏语都是发达的语言,不仅具有丰富、优美、精炼的词汇,而且都有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但由于两个民族的历史、生活习惯、语言表达习惯、思维联想等不同,很多词语不能直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套译”手法。

(二)具有不同语法语序分析管界模式

在弄清词义基础上,要对句子结构进行语法及逻辑分析。有些词语还得借助逻辑关系来确定其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光靠词语分析是不够的,还要处理好词“管界”问题。表原因的连词“因为”“由于”,表目的的介词“为了”,表依据的介词“根据”以及经常带宾语的动词“说、讲、告诉、问、答、指示、指出、证明、想、认为、相信、希望、决心”等在原文里经常发生“管界”问题。这些动词与其他词语间所发生“管界”问题比较好处理,但有的由于缺乏标志,使词语及分句之间关系不十分清楚,因而,不但要从语法、语义上弄清管界,还要从上下文、逻辑关系等方面弄清管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