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三季度经济数据,多个指标由负转正表明中国经济正延续稳定恢复态势。记者采访专家学者,通过关键数据透视中国经济“三季报”。
●CPI前
三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3.3%,涨幅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上涨82.4%,比上半年回落21.9个百分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认为,未来食品价格有望稳中趋降,整体物价会继续保持平稳。
●居民收入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81元,同比名义增长3.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0.6%,年内首次转正。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许光建认为,居民收入实际增速由负转正,得益于我国经济的稳定恢复,表明中央和各级政府出台的各项保增长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得力、落实到位。
●外资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9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18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折合10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我国今年以来实际使用外资首次实现人民币、美元累计指标“双转正”。张燕生说,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恢复较好,吸收外资形势进一步向好,带来一些新增的“蛋糕”。
●外贸
前三季度,货物进出口总额231151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出口127103亿元,增长1.8%;进口104048亿元,下降0.6%;贸易顺差23054亿元。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主任刘英奎认为,这得益于稳外贸政策效果的显现、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自身的转型。中国外贸正增长对于促进全球经济恢复和贸易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30亿元,同比增长0.8%,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民银智库宏观区域研究团队负责人应习文说,整体看,三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各地经济不断复苏,投资信心有所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将对我国构建双循环的新发。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