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21日

“院县”科技合作结硕果

色达县退化草场重获生机

甘孜日报讯 10月17日,笔者在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色达分院生态产业科技园区基地看到一片繁忙的景象,收割、捆扎、运输……大量的优质牧草使得工人们似乎一刻也不得闲。基地负责人孙杨介绍,工人们已经劳作了5天,预计将在今天收割完所有鲜草。收割后的牧草将储存在仓库,用于冬春季抗灾保畜。

色达是以藏民族聚居为主的纯牧业县之一,畜牧业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支柱产业,人靠畜、畜靠草,粗放的游牧,加上严重的鼠虫害、沙化、草地板结,导致全县草场生态日益脆弱。2018年,色达县与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签订了“草牧业科技助推色达县现代畜牧业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色达县以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作为草牧业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把色达县作为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和转化的基地,重点围绕草地生态保护、退化草地治理、高原牧草新品种选育、牧草产业培育、优势畜种资源挖掘与健康养殖、畜产品加工与利用等领域进行科技合作,集中开展社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示范推广、草原鼠虫草害防控、退化草地生态修复、高寒草地智能监测等方面技术研究、集成与成果应用。

据孙杨介绍,今年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色达分院在色达县共计人工种植牧草6460亩,其中,色达生态产业科技园区种植160亩,采取禾本科+豆科混播,播种比例燕麦+箭筈豌豆7:3,行距20cm,亩产鲜草高达2000公斤,植被盖度到达85% ,株高平均为140cm ;天然草原改良共计4000亩,其中裸斑地800亩,占天然草地20%,裸斑地采取人工补播的方式对草地进行修复(施肥——播种——覆土),修复比例100% ,十月份样方数据显示,修复区域植被盖度80%,植被平均高度110cm ,原生植被盖度95%,本地披碱草平均高度45cm,嵩草高度10cm,对比项目实施前显著提高;严重鼠荒地改良2300亩,鼠荒地高产区亩产达2100公斤,植被平均高度120cm,植被盖度80%-85%,低产区亩产1100斤,植被平均高度65cm,植被盖度为80%-85%。

在“院县”合作的强力推动下,通过社区畜牧业发展模式示范推广、草原鼠害防控、高寒草地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色达生态产业科技园区鼠荒地植被恢复示范区建设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使过去退化草场重获生机,有效解决牲畜超载问题,实现了草原增绿、群众增收与牧业增效的有机融合发展。

尼公 多吉泽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