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23日

“做美村寨”的古韵新姿

德格县龚垭乡雨托村。

◎甘孜日报记者 李娅妮文/图

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对于我州不少村寨的村民而言是忙碌的。他们忙的不是走亲访友、不是秋收放牧,而是摇身一变成了“上班族”,忙着在景区服务洒扫、忙着在农家乐上菜添茶,忙着给游客引路安置、忙着给民宿供氧供暖,忙着到线下打包特产、忙着到观景台讲解推介……

行走在如今的甘孜,从青峦叠嶂的横断山脉,到阡陌纵横的藏乡原野,从牧歌嘹亮的雅砻之畔,到全域旅游的景区景点,星罗棋布的一座座村庄正被“美丽村寨”“最美村落”“扶贫新村”重新定义,散落其间的古村落,似璞玉般被挖掘出来。设施全了、村寨美了、日子富了,年轻人回来了、城里人住下了、村庄生活成了新风尚。

完善基建 圆了“安居梦”

“鞭子打着天”的纳日山下,白云绿树之间,有一个生机盎然的美丽新村——雨托。通过易地搬迁“特色村寨”“风貌管控”合力建设,雨托村已然摘掉了昔日破落村庄的帽子,绽放出新姿。

雨托,藏语意为“绿松石上的村落”,位于我州德格县龚垭乡金沙江沿岸的高山河谷地带,与西藏自治区隔江相望,是一个布满红色足迹的地方。

村名虽诗意,但却曾是全乡唯一不通路、水、电、手机信号和广播电视的“五不通”村;平均海拔4000米、山高坡陡谷深、村民零星而居,最远的人户距公路竟有48公里……雨托,一度成为攻克脱贫攻坚工作的“老大难”村。

为彻底改变雨托村贫困现状,州县相关部门在认真调研论证后,下定决心要让穷山坳里的117户523人整体易地搬迁。

“我们主要收入来源是牦牛,下山后,到草场的距离更远了;而且很多人在山上住惯了,怕下山后不习惯,特别是老人们舍不得几辈人辛辛苦苦修的房子。”村民赛拉说,当初山上居住条件异常艰苦,但当村民得知整体搬迁计划时,很多人却犹豫了。

“打消顾虑、破解难题”成了党委、政府的当务之急。依托村两委和党员充分发挥带头引领作用,通过精准规划选址集约方式腾出建设用地,采取以工代赈办法确保每户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自2017年开始,雨托新村在山脚新址拔地而起。徜徉村内,美景如画:整齐的二层藏式小洋楼引人注目,清爽干净的村间道路旁开满了小雏菊,太阳能路灯沿途排列仿佛挺拔戍卫,民居小院门前黄发垂髫悠哉嬉戏……秋风送爽,疏叶沙沙作响,整个村子弥漫着收获季节的欢喜滋味。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实现整村搬迁,“五通”项目顺利落地,成为雨托村蝶变的起点。藏房结实敞亮、联户路全硬化、公交直达乡县、购销物资快捷、务工求学便利,村小学卫生所硬软件样样达标,村级活动室文化广场配置齐全,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较为优质的公共服务。

说起雨托村的新生活,村民们都觉得下山了、方便了、顺心了、人心活络起来了。房前屋后满是绿植、厕所干净卫生、污水统一收集,最让大伙自豪的是,在成都市高新区积极帮扶下,新村发展集体经济,在江畔规划30亩产业用地,建设3栋产业用房,用于鲜花和蔬菜种植,向县城供给花卉、新鲜蔬菜,单是花卉种植一项便给雨托村带来每年近40万元的收入。同时,还开设“雨托花园”藏家乐,为往来旅客提供餐饮聚会服务,成为德格县及邻县热门的旅游接待点。

今日雨托,是全州实至名归的“民族团结先进示范村”“四好村”。而像这般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近年来在全州上下抓实城乡提升战略“做美村寨”潮流中并不鲜见。

数年来,一批“特色村寨”顺势崛起,新村发展路径日渐成型。全州建成“美丽村寨”458个、扶贫新村1360个,71个村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214个村列入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总量均位居全省第一;

更甚,我州传统村落还整体成功入选全国十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州),获得1.5亿元国家补助资金;得荣县瓦卡镇阿洛贡村、稻城县香格里拉镇亚丁村成功申报四川省“最美古村落”。

发展产业 圆了“致富梦”

秋日的九龙县汤古镇伍须村,宁静而美丽。

群山环绕、开窗见景,在伍须村即将正式开业的“瓦板藏寨”星级度假民宿,先期体验的住客们在观景台一边吃着精致糕点,一边欣赏原生态风景。“这里的草地、牦牛、森林像画一样,早晨起雾的时候恍若仙境,餐食也很有‘藏彝走廊’的风情特色。”来自江苏的旅行体验官王籽岚如是评价。

伍须村毗邻伍须海景区,背靠十二姊妹峰,境内原始森林、雪峰峭壁、田园村寨、湖泊草甸等风光不一而足。2020年1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和“2019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村”。

“有着‘仙女梳妆镜’美誉的伍须海,是自然的恩赐,旅游开发不能破坏自然环境。”汤古镇党委书记王耀军说,他们将保持古村落原貌,依托伍须海自然风景区的生态环境优势,以木雅藏居“瓦板藏寨”原始风貌特色为主题,将伍须村开发成集休闲娱乐、康养度假、民俗体验、生态观光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原乡部落”高山避暑冬藏胜地。

旅游要发展,村寨要“够靓”。为此,软硬件提升是第一要务。自开展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以来,该村抢抓机遇,全村87户中有19户享受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的相关政策,借助国家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成了定居房建设,其余68户村民也通过自筹资金先后进行了居住房屋改造。

特别是从2015年开始,针对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九龙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提档升级“做美村寨”,陆续动员全村农牧民投工投劳实施了一批通村公路硬化、人口饮水安全、太阳能路灯安装、村级活动室打造、绿化树木种植等各类改扩建建设项目,全村村容村貌和居住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精神文明新村建设蔚然成形,景区附属基础设施也得到完善。

2018年9月,县委、县政府争取广东援建资金980万元用于伍须下村停车场、观景台、道路改造、旅游厕所等硬件建设。经过一年发展,累计投入资金1320万元,完善伍须村“瓦板藏寨”配套设施建设,第一期致力打造7家星级民宿、乡村接待点17家。

“我们逐步开发了骑马转海游项目、野外采摘路线、篝火锅庄、野餐服务等特色旅游项目,下一步除了借由步行、马帮、观光车等交通系统共同构成整个伍须村步行游览路线外,还要加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服务标准,让游客有更好的旅居体验。”汤古镇人民政府镇长耿贵军表示。

同时,当地党委、政府对外大力宣传推介伍须海景区,并为农牧民提供诸多优惠政策,村干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民居接待,以及参与马帮管理、旅游产品开发等。

“以前辛辛苦苦放牧、捡松茸、挖虫草,一年也就挣个万把块钱。”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陆汪降泽早于2007年就开起了民居,取名“陆汪旅客之家”。交通的日渐便利、藏居传统风格的民宿,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陆汪降泽的民宿火爆起来。

民宿不能只靠“硬件”,个人能力素质等“软件”同样重要。为更好服务游客,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陆汪降泽夫妇二人先后到云南、汶川等地考察学习。同时,还先后参加了“甘孜州乡村酒店理论礼仪技能”“甘孜州乡村旅游带头人交流”等培训。

如今,他们不仅在民宿阁楼显眼位置上贴了WiFi名称和密码,还在墙上张贴了他俩获得的奖励和证书,包括普通话等级、厨师培训证书等,2016年“陆汪旅客之家”还获得了四川省乡村旅游精品特色业态经营点认证,“我俩考了六个证。”陆汪降泽自豪地说。

软实力跟上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去年陆汪降泽家民宿纯收入超过了15万元。

陆汪降泽夫妇还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经验。目前,伍须村已有30多家民宿。忙不开时,陆汪降泽夫妇还把客人介绍到其他民宿里,高峰时段一天能给同村的其他民宿多招来三四千元的生意。

近年来,我州以建设“美丽村寨”为目标,形成以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特色旅游业为带动,与城镇职能差异互补的特色村寨发展路径,兴建了一批管理有序、风貌独特、设施完善、村容整洁的美丽村寨,让村寨发展和乡村旅游形成良性循环。

乡村治理 圆了“幸福梦”

“如今村里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久居于此,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和归属感。”近日,理塘县甲洼镇江达村村民降措边扫垃圾边笑着说。

身着橘色马甲的降措将路面上清扫的垃圾倒入垃圾箱中。他不仅每天在村道打扫卫生,还引导和监督村民做好卫生工作。“这几年村里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卡娘村党支部书记泽旺说。

近年来,甲洼镇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教育引导群众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意识,激发群众热情,利用“党员干部传帮带”“卫生红黑榜”“卫生家庭评比”“爱心超市积分”等措施,营造了良好社会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甲洼镇购买车辆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乱停乱放现象十分突出。为此,甲洼镇党委、政府联合派出所,组织人员进行了大力整治,并以医院、学校、各村、寺庙周边路段作为整治重点,加强甲洼镇道路交通秩序管理,优化辖区道路交通秩序,确保街面美观、主次干道人行道畅通,为农牧民群众提供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同时,还对镇里存在的强弱电线缆违规架设、胡乱附挂和私拉乱接、过街飞线等现象进行规整,一改过去“蛛网密布”,实现了“横平竖直”美观整洁。

卡娘村村民多吉家的庭院里,格桑花开得正艳,原本空荡荡的小院在他的打理下很有韵味。“邻居现在都很讲究卫生,都在争创美丽庭院,咱也不能落后。”多吉笑着说,虽然住在乡下,环境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美丽庭院创建’是乡村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卡娘村是2020年全国文明村镇,大家自觉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村民乐享美丽宜居新生活。”该村第一书记彭措说。

甲洼镇以“居室美、庭院美、绿化美、家风美、生活美”为建设标准,积极引导群众自觉养成讲文明、爱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让美丽“小庭院”扮靓乡村“大环境”,让村庄整洁成为常态,不断绘就新农村的绚丽画卷。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处国道227线、理塘前往亚丁景区之路的甲洼镇,公路两边也逐渐成了垃圾“主战场”。为此,甲洼镇党委、政府时常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我”服务活动,沿着国道227沿线义务捡拾垃圾。

“让党员作出表率,带头学习雷锋精神,积极宣传创文创卫,为建设美丽家园尽绵薄之力。”甲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格绒次乃表示,今后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和辖区农牧民群众的具体需求,组织在职党员参加更多的公益服务活动。

“文明村风乡风,助力乡村振兴”是我州聚焦“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村寨打造,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全州上下以“川藏线千里文明走廊”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将维护辖区容貌秩序、环境卫生、公共设施保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日常卫生保洁制度,对垃圾收集、清运和处理以及污水排放和处置等作出约定;教育引导村(居)民除陋习、树新风,养成文明卫生好习惯,做到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无乱搭乱建,人畜分离,家犬拴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