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洵
昨天晚上在娇子音乐厅欣赏法国德彪西弦乐四重奏音乐会。该四重奏组1990年创建于里昂,由当时法国里昂音乐学院的一群年轻音乐家组成。
第一个正式节目是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另外演奏了弗兰克的钢琴五重奏,整个音乐会只有这两件作品的演奏值得聆听。尽管说不上是一流的四重奏团,但是具有明显法国人感性、细腻和极尽微妙的演奏风格,在现场聆听,有了这一珍贵的风格特征,演出刚开始时的粗糙、忙乱就显得并不重要了。
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的第一乐章标有“精神蓬勃而决然地”,遗憾的是有些粗糙和忙乱,精致细腻的第三乐章“表情甜蜜的小行板”则显得有点结构松散,该乐章原本是我最迷恋的章。不过总体的趋势是越来越适应环境,在法兰克钢琴五重奏的演奏时明显发挥出了他们的珍贵特色,很温润。
白而肥胖的大提琴手强调微妙的音色到夸张的程度,大提琴在此仅仅作为了纯粹色彩和气息的调节,倒是中提琴显示出了相对沉稳、柔中带刚的音色作为对整体色彩的对应。此类追求微妙色彩的演奏,现场聆听真是难得的机会。
音乐会安排了五名成都的“天才少年”与法国大师同台演奏,其音乐感觉低劣。报幕员显然习惯于主持人的角色,在介绍“天才少年”的时候终于找到自己的感觉!在台上大喊大叫,夸张溢美之辞到观众掌声雷动。有一位病弱的少年演奏萨拉萨蒂的作品,原本是可塑之材,但此时似乎是在模仿海菲兹冷峻沉稳的台风,仅就技术的范畴而言,给我的感觉确是对“认真”二字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