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26日

人与“虫”的较量

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报告

来自脱贫奔康一线的报告

报告文学连载

州委宣传部

州文联

甘孜日报社

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办

◎贺先枣

(上接9月29日第五版)

从2015年11月到2017年5月,石渠举全县之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以及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领导、支持下,以抓“六大专项行动”为抓手,扎实推进试点工作,在探索走出一条包虫病综合防治的新路子的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才有了“石渠经验”一词出现于5月6日在成都召开的“藏川青三省(区)包虫病联防联控”会议上,并且会议把“石渠经验”归纳为“两抓四管六结合”。

“两抓”,指的是“党政齐抓,全员共抓”;

“四管”,指的是“管人、管犬、管社会、管环境”;

“六结合”,指的是“包虫病综合防治与转变思想观念相结合、包虫病综合防治与凝聚人心相结合,包虫病综合防治与依法治理相结合,包虫病综合防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包虫病综合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包虫病综合防治与脱贫攻坚相结合”。

虽然,石渠综合防治包虫病的经验在这次会上被肯定,但石渠人说,其实自己并没有总结出什么经验,他们总结出来的是他们所做的具体事情。而这些事情,别看头绪繁多,梳来理去,不外就是这六个方面的事情。

“六大专项行动”六个方面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要投入大量的心血和力量,每一个方面取得的成果都必须要时间和实践来检验。对具体工作有帮助,并且可以称得上成功的作法才能算是经验,没有取得成效,没有指导或借鉴意义的就不能说是经验,那么,究竟那些算得上经验?

石渠县所有从事具体工作的人们,他们在抓“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中的“六大专项行动”中最大的体会是: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机制,并说,这是条他们有很深体会的经验。

石渠人说的这条经验,与在成都会议上提到的“两抓”,其实内涵几乎相同,但采用了不同的表述。不过,当一些人听到这条经验时,多少有些不以为然,因为这条经验似乎过于老套,过于“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如果这算不上一条经验,那么,“六大专项行动”真不能如期、如愿开展。也是一句人们听到过不知多少遍的老话:同其它好多工作一样,包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来共同完成的任务。建立健全全社会参与的包虫病防治机制,由“机制”让“系统”发挥作用,没有这第一条经验保障,一切工作都将无从谈起,无法开展。

有了党委的领导,有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有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配合,石渠县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于对犬只的管理。虽然州政府制定了《甘孜州犬只规范管理办法》,执行起来还需要防疫部门、公安部门,以及千家万户配合,才能真正落实管理办法。

这也算是老话或老生常谈:做思想工作,抓好群众宣传,是做好具体工作的前提,做好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当然也不能例外。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通过坚持宣传讲解,包虫病传染源在哪里,有些什么形式,农牧民群众大多已经了解了。无人管理的野狗既然是包虫病扩散的一个重要的传染源,群众们也认为“当然该管起来”。

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办公室的土登翻开一份材料说:开始时,牧民们不是这样的态度,我们依法去管理、去处理那些遍地乱蹿的野狗、病狗时,他们认为我们是在杀生,说那些野狗到底是条命呢。现在好了,石渠县犬只管理终于规范化了。

土登一边翻材料,一边说,现在养狗许可制度开始被牧民们接受、认可,每户人家养的狗有了登记、挂牌、编号,还做到了“犬犬喂药,月月驱虫”,狗粪便也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你看这些数据,这些数据都是动态的数据,从2015年底开始,石渠全县已登记家犬2万多只,扑灭了染疫的野犬只2万多只。

石渠县的这组关于“家犬、野犬”的数据印证了石渠包虫病的严重程度,野狗多,包虫病传播肯定会更快、更广。全州近年来登记在册的家犬为十万四千余只,石渠一个县就占了五分之一;全州扑灭染疫犬为五万余只,石渠一个县扑灭染疫犬竟占全州扑灭染疫犬的二分之一左右。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