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县融媒体中心 熊正茂 文/图
推掌、出拳、踢腿,一招一式,虎虎生威……10月21日下午2点,甘孜县边远牧区育才学校活动中心,一群精神饱满的少年,正在教练张君舫和杜超的指导下学习武术。这是由两位老师组建的高原雏鹰武术队的日常训练。
张君舫是成都市龙泉驿区对口支援教师,是国家武术套路一级裁判员、国家武术套路二级运动员、国家跆拳道一级裁判员、国家跆拳道二级运动员、国家大众跆拳道中级教练员,曾为资阳市跆拳道、武术队培养出10多个四川省跆拳道、武术比赛冠亚军,有极强的专业训练能力。今年8月底,张君舫被龙泉驿区教育局选派到甘孜县支教。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孕育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让中华传统武术进入甘孜学子的课堂,既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能锻炼学生的意志……今年7月,同为龙泉驿区对口支援教师的杜超萌生了在甘孜县创建一支武术队的想法。作为有专业技能的体育老师,张君舫到达甘孜后,与杜超一拍即合。
说干就干,经过前期筹备,两人于9月初正式组建“高原雏鹰武术队”,招募的17名队员均为本校学生。为了不耽误队员的正常学业,两位老师和全体队员放弃休息时间,将训练安排在每天中午午休、下午学生放学后及队员班级体育课上集中进行。
甘孜县地处高原,海拔3000多米,平常人连走路快一点都会气喘吁吁、心跳过快,更不要说武术项目中包含诸多腾空、翻转、跑、摔等高强度的动作。但两位老师克服高反,克服在高原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应,坚持每天训练、示范,一拳一腿、一招一式反复教学。
如果说身体的不适,尚能自己克服,但语言交流却是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障碍。育才学校学生大部分来自甘孜县偏远牧区,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听不懂汉语,两位老师只得一边在练习中贯穿语言教学,一边利用手势反复引导训练,确保学生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
罗布扎西是高原雏鹰武术队的一名队员。对于罗布扎西来说,武术以前只在电视和书本上见过,加入武术队,第一次真实接触武术,便爱上了武术,每晚回家他都要反复练习,几天下来,便学会了掌、拳的基本功。
像罗布扎西一样,经过反复摸索、练习,在短短的20多天时间里,17名队员便熟练掌握24式太极拳和初级洪拳及长拳。在近期举办的四川省川南五市武术套路邀请赛中,“高原雏鹰武术队”“大展拳脚”,一举摘获四金五银和团体一等奖,两位老师也获得“优秀教练员”的荣誉称号。
传统武术进校园,不仅能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对于边远牧区的孩子来说,学习传统武术的意义更为深远。作为高原雏鹰武术队的创办者,张君舫表示,将进一步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努力让更多的孩子学习中华武术,让中华武术在甘孜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