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29日

人与“虫”的较量

甘孜州包虫病综合防治报告

来自脱贫奔康一线的报告

报告文学连载

州委宣传部

州文联

甘孜日报社

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联办

(上接10月26日第五版)

土登说,现在牧民们了解到了染疫野狗的危害,我们去处理这些野狗时,民间的阻力一下就小了,工作也好做了。

如果没有见过石渠等地成群结队野狗的疯狂,没有人会明白规范犬只管理为什么会成为包虫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不了解满世界乱跑的野狗会把包虫病卵带到它们想去的任何地方,从而可能让那些地方的人都患上包虫病,没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人也许会以为,这里所说的规范犬只管理是针对宠物犬不要在街头随地大小便。

石渠县城所在地叫尼嘎镇。县城边的尼嘎一村曾经有一个叫翁姆的村民,2002年,她还不到50岁。有天清早,她去另一户人家取回昨天忘记带回家的水桶。两家住的距离不远,不过一百来公尺。谁知,走到半路,两条野狗向她冲过来,翁姆并不害怕,她从地上捡块石头,打在了冲向自己的野狗身上,那条狗痛得狂叫起来,更凶恶地扑向她。她一边咒骂着,一边又弯腰捡石头。一不留神,另一条野狗一下就冲到了她身后,咬住了她衣服的后摆,把她拖倒在地。更可怕的事瞬间发生了,可能是听到了自己同伴的叫声,从四面八方突然冲来了六、七条狗,它们围上来一起乱咬倒在地上一时站不起来的翁姆。翁姆惊恐地大叫,围住她撕咬的狗也不住地狂吠。吵闹声惊动了村民们,人们手持木棍、扫把气势汹汹地冲出来,抓起石头猛打,才把这群野狗赶跑了。可是翁姆伤势十分严重,一只眼睛被咬瞎了,浑身上下被缝了将近300针,住了一段时间院后,终因伤势太重而离开了人世。

2017年7月在石渠采访时,恰好碰上家也在尼嘎一村的妹珠。妹珠36岁,因患包虫病,2017年4月才在康定做了手术。说起翁姆的事,她说她也知道,前些年,就是2007年、2008年也是这样,路边净是一群一群的野狗,这群才跑开,另一群又来了,出个门都提心吊胆的。妹珠在县中学做炊事员,每天下班了回家前,先要在自己怀里装上一大包石头,还得约上几人同行才感觉安全些。没有人同路的话,她只好等爱人来接,家里有辆旧车,坐在车上才放心。有些时候,爱人有事不在家,没人接她,又等不到同行的人,如果恰巧又碰上家里有事,真是急死人了。

野狗伤人的事件不仅在石渠发生过,也在色达县城发生过。2005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一位外地来的女游客在县城中心的广场游览,随时都蜷缩在广场附近的一条野狗不知为什么老跟在她身后。她走它也走,她停下脚步,它就歪着头看她,喉咙里发出威胁她的低沉的呜咽声。她由于害怕,尖叫着跑了起来,这下不得了,一群野狗蜂拥而来,跟在她身后又叫又咬。幸好临街商铺的人们都赶紧冲出来,才把那群野狗撵跑了。万幸的是,女游客只是小腿肚上被咬了一口,伤得不深。送医打了狂犬疫苗,真心实意的道歉虽然赢得了游客的原谅,但在色达县城内各自盘踞一个地方的几群野狗成了人们的心病,如此下去威胁大家的安全啊!

人们在讨厌这些野狗惹事生非,给路人安全造成威胁时,想的最多的被野狗伤了可能会得狂犬病,几乎没有人想过,这些野狗身上还带着包虫病的虫卵,而这种威胁更难让人觉察。

“石渠经验”中,有一条就是抓好对狗的管理,实施“犬只规范管理专项行动”是从登记、统计抓起的。

石渠究竟有多少条狗?其中,有主人管理的狗有多少条?没有人管理的野狗又有多少条?邻县有多少条狗?全甘孜州18个县有多少条狗?这样多的狗中,有多少是携带包虫病卵的?不仅是石渠,而是全州各县都在做这件事。

以前在农牧区也进行过各种各样的统计工作,名目繁多的生产、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情况统计,如人口数统计、土地数统计、牲畜数量统计,可从来没有人统计过狗有多少只。这一统计,让人们突然感觉到,就是这种人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真是太密切了。

有人说,狗来源于狼。人把狼驯化成自己的帮手,原先主要是用以看家和打猎,还有放牧。因为狗的嗅觉和听觉都非常灵敏,现在这些人类帮手的工作也越发细化了,有的成了警犬,有的成了缉毒犬、搜救犬等等。而在牧区,除了看家、放牧外,狗的用途没有别的明显变化。

牧场上的狗,因为体形和外观的原因,没能成为人们的宠物。前几年,有人到牧区来寻找一种巨大的狗,这种狗有个共同的名称,叫做藏獒。但这种特别巨大的狗似乎不多,一些想发“狗财”的人兴奋了不久也就烟消云散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