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0月30日

与你相遥,终还乡

◎乐然

八月底,上映的抗战电影《八佰》。该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英勇故事。而真实的历史数据是当时只有该团只有四百人,但作为全上海最后的防线,战士们对外称仓库内有800人,在敌人的包围进攻下,誓死抵抗四天四夜。这样一着,就更显得战士的英勇和视死如归也要保护苏州家园的故事。

在这样悲壮的历史战争电影面前,需要一种振奋的,一种抒情感动的,能让人治愈的音乐去营造电影的气氛,和抒发观众的共同情感的。作为电影《八佰》的片尾曲《苏州河》就是非常棒的一首影视歌曲。

说到《苏州河》,相信年轻的乐迷是听过香港歌手薛凯琪2009年推出的歌曲《苏州河》多一点的,毕竟都是讲述当代都市爱情故事穿着“苏州”这件优雅的外衣而展开的小情小调的爱情感触。但这并不代表这样的流行曲不好,恰恰这样的流行曲也是当代人治愈情伤的有效药方。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苏州河》的粤语版的《慕容雪》歌词中,也体现了新一代作词人林若宁那良好中国风的文字涵养。

当然除了薛凯琪的《苏州河》,同名歌曲还有徐千雅也唱出了以《苏州河》为背景的的爱情缠绵情绪;也还有蒋明也唱出了具有民谣风的《苏州河》,抒发了歌者自己作为个体与苏州的复杂情感。等等这些歌曲都是与苏州河发生微妙关系的不错的作品。

但相比而言,电影《八佰》的片尾曲《苏州河》则在历史意义的角度来说,就更有格调,和深远的志气。首先,在《八佰》电影的音乐制作上,事实上原声碟一共收录了20首电影原声,由作曲Rupert Gregson-Williams(代表作《血战钢锯岭》等)与 Andrew Kawczynski(代表作《敦刻尔克》等)合作金牌音乐制作人于飞共同完成。配乐由超过两百位国内外顶尖乐手共同演绎完成,在洛杉矶、索非亚、伦敦以及北京等录音棚历时一年完成了全片的音乐录制、混音、母带工作,创造了国产电影的多项音乐制作“之最”。可见制作方对影片的重视程度是有多么高的。

事实上,主题曲也是片尾曲的这首《苏州河》是改编自爱尔兰民间小调《伦敦德里小调》,由华语歌坛天后那英携手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进行演唱。联合金牌制作团队及国际顶级管弦乐队,如捷克国家交响乐团进行打造,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致敬先烈回乡、呼吁和平的对话。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伦敦德里小调》了,《伦敦德里小调》是世界有名的名曲的,作为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起先是没有歌词的,后来有热心者开始为它填词,就有很多种版本,堪称被世界上“翻版”最多的名曲之一。其中,由格雷佛斯作词,罗利戴尔欧卡汉改曲的同名《伦敦德里小调》,是传播最广的。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伦敦德里是北爱尔兰的一个地名,与英国的首都伦敦无关,不可混淆,这种咏唱调或小调之意的歌曲中,充分体现了伦敦德里小调的人们生活情趣,和自然美。而在中文“翻版”的填词中,尤数《秋夜吟》,则是颇为有中国韵味的情调。

回到电影《八佰》的片尾曲《苏州河》,其优美动人的慢旋律是非常吻合这种歌颂战士,歌颂苏州背后的优雅自然风光和代表乡愁的情感的,于此《苏州河》选择《伦敦德里小调》作为底色,是两者自然有着不分轩轾的妙处。

而在演唱方面,那英是辽宁沈阳著名女歌手,出道成名时是因为豪迈的大嗓门唱出了《山沟沟》《征服》而备受乐迷喜欢,而再后来她因为在1997年,为庆祝香港回归,与刘德华合作演绎歌曲《东方之珠》则体现她转唱抒情歌曲的变化,也因此她没有埋没自己可塑性的天生好嗓门,在略带沙哑的唱腔中透露出几分慵懒,又多了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大气。再后来她因为参加音乐竞技节目,导师的职业似乎更光彩过了她的歌手职业。这其实不然,君不见,那英这次继续抱着歌唱历史、歌唱先烈、歌唱人民乡愁情感的歌曲《苏州河》,则再次感受那英那直率而细腻的声线,以及她独立的端庄大气高贵的气质。

再加上,有被誉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盲人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加持,就显得歌曲更加国际化,更有历史的厚重感。毕竟安德烈·波切利一生都是催人发奋的音乐励志故事。他的声音的感染力是能在横跨三个八度的音域自由游弋;唱通俗的时候,有韵味的通俗唱腔和原汁原味的吐字则让人听得妥帖。这次安德烈·波切利用他温润的唱法唱出了对和平的的渴望,对先烈的敬仰。

最后在歌词方面,中文词部分是由张承、尹约写的,句段工整,语言简练而富含深意。喜欢那句“化作古风 背负青山人未老”这里既写出了对先烈的无限追思,也写出了对于青山江山事业应该有前仆后继的人未老的精神,这也时刻警示我们哪怕身处和平年代也要牢记先烈的英勇事迹,也要呼吁和平的心。而在英语歌词部分是由Bob Ezrin、Shridhar Solanki所填,其中主要的翻译是“我辗转反侧,依偎涓流,终有一日,和平将倾人间;山盟海誓,勿相忘,与你相遥。愿有朝一日,晨曦映照,终还乡。”这里既写出了苏州河的静美,也讴歌了先烈们的英勇,也抒发了当代人对先烈“与你相遥,终还乡”的生命共同体的乡愁情感。

无论是歌曲调性方面的《苏州河》之于《伦敦德里小调》,无论演唱方面的那英之于安德烈·波切利,无论是歌词中的中文之于英文,这次跨时空、跨国界、跨语言的合作都是达到了不分轩轾之妙的。《苏州河》MV每一个细节都是十分震撼人心的,都影射了真实历史的本来的面貌。展现的是苏州北岸战士与南岸群众遥遥相望之际,对脚下土地的坚守、对家国山河的眷恋以及对和平的祈望。片尾曲更有深远意义的是,通过国际名曲去反映这样的历史战争事件,也充分体现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渴望,对先烈的敬仰。由此可见,电影《八佰》的片尾曲《苏州河》更加有范儿登上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