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0年11月27日

光伏项目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工程建设初期,由于各种原因,一度产生了大量劳务冲突。

转机出现在2018年初,正斗村成立了金孔雀劳务服务公司,作为协调用工需求方和供给方的中介,由村两委负责统筹;同时,村子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明确了“按劳计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村民尼玛就是受益者之一。以前,尼玛一家9口主要靠挖虫草、松茸为生。“因为没有技能,即便去城市也就业难、工资低。”坝子上的电站基地施工,尼玛跟着一名装载机机手学了一两个月,慢慢就上手了。后来,尼玛在金孔雀劳务服务公司注册,“更是不愁没活儿干了”。几年累计下来,单是开装载机一项,尼玛就挣了七八万元。

尼玛不是个例,在光伏项目建设带动下,通过务工脱贫的村民越来越多。“以前会技术的只有两人,现在光会开挖掘机的就至少有13人,还有19个人会开大车。”尼玛说。

据统计,2017年至今,当地群众的劳务收入已超600万元;同时,集体经济也充盈起来,基层干部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有了明显提升。

“以前,正斗村公路每年的维修费预算只有1万元左右,让村民投工投劳难度大。集体经济有了规模后,用于公路维护的钱增加到三五万元,保畅能力大大提升。”扎仁多登说,明年底,乡上还将引入首批150头藏系绵羊,作为集体经济的另一个产业支撑。“村民有了一技之长,再加上集体经济兜底,就更利于巩固脱贫成效。”

除了正斗乡,乡城县吃上务工饭的乡镇村落还有很多,水洼乡郎冲村11户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也是一例。

据水洼乡乡长格拉介绍,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原来信息闭塞的村民不仅住进了公路干道旁的新家园,更开起农用车,在县城周边打工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村民也愈发重视教育,家家户户都把孩子送出去读书了。”

“如果只做纯体力活,干满一天也只有120元。但凡会些木工,或者能砌砖、拌水泥,每天就能拿到两百多元。”格拉说,村民现在对劳务培训都格外上心,其中机电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