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国道318川藏公路前后迎来了四次改造提升,不同的是川藏公路众多路段的改造是地方工程队,而二郎山的路段是由部队和央企实施,究其原因,还是只有长年生活在二郎山上的养路工最有发言权:“二郎山地质结构复杂、施工条件艰苦,环境恶劣,尤其是打长距离的隧道,地方工程队哪能干得下来?”
历史铭记下了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1999年12月7日。
在武警交通部队和中铁公司联手下,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投资4.7亿,起于天全龙胆溪、止于泸定别托,总长8000多米,主长4176米的国道318川藏线二郎山隧道通车。隧道避开翻山垭口,缩减路程25公里,既节约时间,又大大降低了行车风险,开车过山由原来的至少一整天,减少到一个多小时。
二郎山从通行到通畅,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漫长等待。
跑马溜溜的“情歌之乡”和“天府之国”的成都终于实现了一日通。
2017年12月31日18时。历史再一次的记下了一个辉煌。
二郎山又诞生了一条隧道——高速公路新隧道,四川结束了从内地到高原无高速公路的历史。新隧道在川藏公路老隧道的高程上再降700米,完全避开冰雪线,实现了通行的快捷与高效。全长13000多米的新隧道穿越十三条地震断裂带,行车只需一刻钟便可经过。隧道内不仅有流线型的路标,还有灯光的天幕布景,一幅幅国旗、星空、蓝天等不断变幻的图案让人耳目一新。
成都与甘孜州实现了两小时互通。
半个多世纪里,二郎山的公路从翻越垭口到穿越隧道;从泥碎石路面到水泥路面再到柔性路面;从一枝独秀再到双路飞舞、并驾齐驱,不仅实现了质的提升,而且实现了量的飞跃。
新中国让“天堑”变通行,改革开放让“天梯”变坦途,新时代让“天路”实现了腾飞。
路因山而开凿,山因路而出名。
雄伟的二郎山砥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前行,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成长;
艰险的二郎山淬炼了人们的理想和信念,也激励了人们前赴后继、不忘初心!
二郎山,千里川藏线上的第一山,一座孕育并诞生了英雄的大山!
雨后天晴的清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伫立于二郎山的某个高处,远眺群山中哈达般飘舞的双路,我们不禁有感叹,更有感悟。
如果说18军在二郎山的筑路是“愚公移山”,那么武警交通部队对二郎山公路的改造和提升就是在现代技术支撑下的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如果说,川藏公路的建设是人们对自然的挑战,养护工人是对二郎山的守望,那么,雅康高速的建设就是人们对自然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因为雅康高速的建设自始至终坚持绿色环保理念,隧道施工中采取的是主道反向施工先进技术,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最大保护。
时代在变,人们的认知也在变,战天斗地是一种精神,保护环境更是一种责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今天的二郎山即是长江上游水源保护区,又是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同时还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
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二郎山从一座具象的山升化为一座精神的山,“二郎山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