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01月27日

善地扶贫善作为

德格县脱贫攻坚纪实

龚娅乡雨托新村。

雨拖村大棚内鲜花灿烂。

图为贫困户展示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

现代化教学进入乡村学校。

◎魏涛 文/图

“脱贫攻坚打硬仗,雅砻江畔摆战场。干群同心齐上阵,甩掉穷帽奔小康……”这是一首回荡在雅砻江畔的激越壮歌,这是一首吟唱在德格人民胸怀的奋斗心曲,这是一首书写在雪域高原的壮丽史诗,坚定、坚韧,豪迈、豪放,质朴的民歌为善地德格的脱贫攻坚给予生动注脚。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德格县充分结合深度贫困地区自身的特点,打攻坚战、啃“硬骨头”、下“绣花功”、闯新路子,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奋力开辟深度贫困地区全面小康之路。

层层递进“下深水”

步步为营大攻坚

自古攻城不怕坚,扶贫解困不等闲。

2014年,当脱贫攻坚的号角吹响,英雄的德格人民迎难而上,拉开了勠战深贫的大幕。

正视现状、直视短板。德格面积大、海拔高、气候寒、底子薄,2014年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02个,贫困人口5703户23448人,贫困发生率为27.46%,乡乡有贫困村、村村有贫困户,是我州得荣、稻城、乡城县贫困人口总和,贫困人口占全州的11%左右,扶贫任务最为繁重、基础设施最为落后、住房条件最为困难、群众收入最为单薄、产业发展最为滞后、内生动力最为欠缺,可谓众多指标处于全省全州“底部”。

应势而谋,谋定而动。勇担“唯此为大”时代使命,深入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县委县政府及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主引擎”作用;整合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县级行业部门分工负责、结对帮扶的“主渠道”作用;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乡村两级“靠前作战”的“主干线”作用;深入攻坚一线,充分发挥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主力军”作用;对准目标任务,全力攻坚户脱贫、村退出、县摘帽“主阵地”;注重思想引领,全域唱响“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主旋律。

目标笃定,措施得力。德格县出台《关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的决定》,顶层设计了“3553” 产业扶贫思路,“113+N”扶贫产业体系、“1371”扶贫产业布局,制定了《德格县打赢打好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按照户脱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县摘帽“一低三有”标准。聚焦脱贫攻坚“主阵地”,以“背水一战”的勇气打赢了“最艰苦一仗”;聚焦扶贫产业,以战略布局的手笔打赢了“最基础一仗”;聚焦扶贫项目,以披星戴月的态度打赢了“最高效一仗”;聚焦民生改善,以倾情倾智的毅力打赢了“最扎实一仗”,全面打响了“10+5”脱贫攻坚战,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措施落地落实。

有刚性政策,更要有钢铁干部。在德格,有个“三进三出”离不开扶贫村的第一书记,她就是是打滚镇康秋村第一书记呷绒拉姆。呷绒拉姆5年奋战在驻村扶贫路上,是德格县“村龄”最长的第一书记。

离开嗷嗷待哺的幼子,走向期盼脱贫的乡亲,呷绒拉姆传递党的声音,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在“最后一公里”。康秋村140户就有7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呷绒拉姆和全村干群的努力下,康秋村村容变美、村民变富,这个曾经的“穷老大”成了如今的“富典型”。

在德格,呷绒拉姆只是众多的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德格实现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责任制,出台县委常委“八个带头”规定,四大班子领导奔赴一线、联系乡镇、目标考核;单位包村、干部包户,67个县级行业部门派出107名帮扶干部,驻村蹲点落实帮扶项目,形成纵向对口、横向对接、分工负责、方向统一、精准发力、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

整装进发,勇毅前行。德格聚焦责任落实,组织推动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精准扶贫,书记遍访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问题短板,监督检查层层递进“下深水”;聚焦稳定脱贫,后续帮扶层层递进“下深水”,在扶贫一线,个个都是战斗员、人人都是生力军,他们访贫问苦全覆盖、勠力攻坚全领域,脚上沾满泥土、心中装满真情,解民情、通民心、做实事、求实效,以坚定的决心、明确的思路、精准的举措、超常的力度,全方位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十好”目标为导向

鏖战深贫获全胜

2021年1月12日,天寒地冻,可德格县浪多乡能麦村彭洛组贫困村民泽仁伦姆家里却是暖意融融。滚烫的钢炉把温暖满屋传递,酥油茶的清香弥漫期间,萦绕在大伙快乐的笑声里。

“以前我家的房子又矮又潮湿,到处都是裂缝,每天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现在安逸了,党和政府给我们修了新房子,又干净又漂亮。”泽仁伦姆喜笑颜开。2018年4月,县乡筹集资金为她家新建了80平方米的新居。

在德格,像泽仁伦姆享受“住房福利”的人数以万计。作为我州住房条件最差地区,全州农房建设量最大的县,德格扎实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土坯房(无房)新造、易地搬迁重造、避险迁造”工程,让所有群众住上安全实用“美丽藏房”;面上实施“整村住房提升改造”工程,累计投入7.27亿元,实施“农房五造”工程16140户,其中新建房6973户,把所有贫困村寨打造成幸福美丽新村。

住上好房子,只是德格“十个好”之一。德格县围绕“好支部”目标,抓实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围绕“好房子”目标,抓实农牧区住房安全“五造”工程;围绕“好条件”目标,抓实基础设施改造及生态扶贫工程;围绕“好场所”目标,抓实党群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围绕“好保障”目标,抓实民生保障政策落地落实;围绕“好日子”目标,抓实“六个一批”精准滴灌;围绕“好习惯”目标,抓实“四好村”创建和“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围绕“好风气”目标,抓实润育工程“六个一进农家”和“百公里群众宣传长廊”专项行动;围绕“好机制”目标,抓实东西协作帮扶、定点帮扶、对口帮扶“携手奔康”专项行动;围绕“好未来”目标,抓实稳定增收扶贫产业培育。

实现“十个好”,产业发展是核心。2021年1月13日,走进德格县中扎科现代农业园区,只见一个个大棚整齐排列,犹如营帐,大有沙场点兵的豪迈气势。大棚里,菜苗碧绿,番茄已开出小花,满园生机勃勃。

1425亩的中扎科农业园区、802亩的年古农业园区、936亩温拖农业园区是沿雅砻江百公里种养结合万亩有机农业产业带三大园区,形成产业核心区3164亩,辐射面积近万亩,受益面积38000余亩、覆盖温拖片区4个乡30个村,受益群众2917户、13551人,其中建档贫困户705户、3283人。

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德格县产业富民“抓五线”—— “家”产业线注重精准帮扶,“村”产业线抓实“一村一品”,“乡镇”产业线培育“一乡一特色”,“县”产业线构建“1371”扶贫产业布局。德格已建成一个高原牦牛产业圈,日处理鲜奶21吨的马尼干戈牛奶加工厂已正式投产;已建成蔬菜基地1800亩、大蒜基地1300亩、中藏药材基地262亩、核桃基地900亩、花椒基地800亩、水蜜桃基地330亩,成为我州三个百公里产业带的重要部分;大力建设康巴文化中心博览园等七个扶贫产业园区,部分园区已经开园试营业,成功创建印经院、玉隆拉措、圣仙沟、独木岭牧俗文化体验景区、康巴文化博览园、麦宿民族手工艺传承园等4A、3A景区,加力建设错通三联湖、多普沟等一批旅游扶贫景区景点群,着力打造德格“六旅”品牌。

雅砻江上游德格、石渠、甘孜、色达4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是我州脱贫攻坚中最硬的“骨头”。24个乡镇中,德格就占了9个,攻克下这9个“堡垒”,是德格决战决胜贫困的关键之所在。德格以最优政策为保障,全面发力深度贫困地区;以最优力量为保障,全面总攻深度贫困地区;以最强资金为保障,全面支持深度贫困地区;以最强项目为保障,全面倾斜深度贫困地区;以最优管理为保障,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以增强内力为支撑,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以政治建设为根本,全面筑牢基层执政基础。

与贫穷的博弈,以德格人民全胜而画上圆满句号。“以往我们想找钱没门路,一年到头没有几个钱。现在,我们有土地流转款、打工收入、集体经济分红,一家人一年下来近三万元收入。腰包鼓了,日子好了,这是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地处雅砻江上游的年古乡真达村村民拉呷无不自豪地告诉笔者。

透过这漂亮的数字,听着骄傲的话语,我们看到真金白银鼓胀了群众腰包、充盈了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

重整行装再出发

砥砺奋进新征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2020年,是收官之年,决战贫困,决胜小康,不胜不休、不破不还;2020年,是非凡之年,新冠来袭、疫情影响,历经考验、淬火涅槃。

沉着迎战,实施“百日攻坚”,啃下“最硬骨头”;实施“挂牌作战”,消除“最后贫困”;实施“清零行动”,展现“最优成色”,吹响“总攻号角”,集中火力“最后冲刺”。

抓实复工复产、抓实消费扶贫、抓实稳岗就业,克服“疫情影响”,统筹推动“高质发展”。

着力强化扶贫产业这一重要支撑,充分彰显消费扶贫这个重要一环,有效发挥基金救助和监测预警两大基础作用,全力夯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三大保障,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大普查”、基础设施“补短板”、精准帮扶“稳脱贫”、控辍保学“回头看”、特殊帮扶“解民困”等“十五个专项行动”,巩固“脱贫成效”,“1123+15”防止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总结“德格经验”,讲好“脱贫故事”。德格脱贫成效果受到央视财经频道“走村直播看脱贫”、东南卫视“中国正在说”、四川交通广播《雪域花开 走进德格》、四川广播电视台《乡约小康》《主播看四川》等各级媒体关注,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四川省涉藏州县脱贫攻坚典型案例的代表县之一(全省仅四个),派出中国农业大学调研组在蹲点调研,挖掘提炼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四贴近 破六难 抓五线”的易地扶贫搬迁德格模式和“以点带面 以小做大”,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乘法”效应的德格经验,已经在全省、全国得以推广。在德格,广大干群引以为傲的脱贫攻坚是实现了全州“十一个最”——全州农房建设量最大的县、全州基础设施建设量最大的县、全州党群活动中心改造量最大的县、全州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量最大的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量最大的县、农户庭院蔬菜重量最大的县、县贫困户发放牦奶牛量最大的县、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户量最大的县、低保兜底量最大的县、培养民族手工艺匠人量最大的县、各级帮扶单位资金项目投入量最大的县。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脱贫摘帽只是“垫脚石”,致富奔康才是“上高楼”。

2021年1月10日,德格县麦宿片区达马镇钦乐工坊,达瓦卓玛正在为手工艺产品进一步发展进行谋划着。这位留学归来的藏地姑娘目光早已瞄准国外,她要把藏民族的优秀文化绽放世界。

德格打造了19个“扶贫车间”,实现2000名手工艺人就业,每年收入超1000万元。在未来10年,麦宿计划通过手工艺培训班培养出15万藏族手工艺传人。

达瓦卓玛的“十年规划”正是基于德格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德格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四个不摘”要求,切实以脱贫攻坚在产业、生态、组织、文化、人才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为基础,推动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向农业农村倾斜,有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衔接,紧扣“产业富民”目标,着力抓实扶贫产业发展布局;紧扣“品牌培育”目标,着力推动现代三农体系落地见效;紧扣“文旅融合”目标,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紧扣“逐绿前行”目标,着力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无缝对接乡村振兴,把脱贫攻坚的经验转化为接续奋斗的不竭动力。

脱贫攻坚交出优异答卷,乡村振兴又将演绎经拆故事。德格,神秘而又神奇的地方。曾经,英雄的格萨尔王在这里书写传奇;今天,英雄的德格人民一刻不停、奋勇向前,又将在这里铸就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