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01月29日

父亲的年轮

腊月村。

(上接第五版)

记得我六岁那年,父亲通过朋友的帮忙,买到了几斤大米。那是我和弟弟们第一次看见大米,围在大米袋旁。伸出小手,撮几颗米粒,放在手心里细细的观察。雪白通透的样子,让人爱怜。父亲告诉我们,这就是在内地稻田里出产的大米,必须要煮熟了才可以食用。我趁家人不注意,偷偷的往嘴里塞了几颗米粒,用牙齿轻轻的咬碎,淡淡的甜味刹那间穿透了我的味蕾。那一年春节,我们家的餐桌上多了大米饭,那一顿团圆饭格外的香甜,至今回想起来,仿佛唇齿间还留有余香。这在村寨里来说应该是头一遭,对于常年累月食用粗粮的老百姓而言,那是很奢侈的。

1982年,丹巴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在分地的时候,虽然我家人口多,但除了母亲一人为全劳动力以外,我们都只能享受半个劳动力的田地。为此,六口之家的我们才分得十亩左右的地,且大半都是贫瘠的土地。不过,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母亲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一年里,在母亲的辛勤劳作下,家中的所有粮柜都装得满满的,圈里也喂养了两头肥猪。记得那时候,大队部在解散时,将队里的所有牲畜都进行了分配,我家也分得十几头山羊。山羊具有超强的攀爬能力,每一天,我和邻里的几位伙伴都要将山羊赶往几里外的山林里去。下午时分,那些山羊还站在悬崖峭壁之上,我们喊破了喉咙也无济于事。为了防止这些山羊丢失,母亲和父亲商议后,除了留下一头宰杀以外,将其余的山羊全部变卖。那只山羊宰杀后,将皮剥了下来后,制作成了一件皮褂。那皮褂在家里用了十几年。

1985年,由于父亲只有中专文凭,因此不得不离开中学,调往更边远的一所完全小学校任教。那所小学离我们家乡有二十余里的山路。为了照顾家人,父亲决定每周里回两次家。那时候,我所在村小只能教到四年级,就必须到完小去。由于我年龄小,只得到父亲所在的学校学习。父亲所在的学校在半高山地带,那时候,山寨里是没有马路的。从学校下去,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才能达到马路旁。山路旁荆棘丛生,每一次从这里经过,那些刺穿透了单薄的衣裳,在肌肤上留下一道道血痕。父亲教书育人是认真的,每一天,父亲都要用很长的时间翻看教材,编写教案,并在寝室里试讲。在课堂中,父亲深入浅出的讲解,细致入微的分析,让孩子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父亲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孩子们,如今,父亲的这些学生在各行各业中努力的工作,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时候,家中还没有像样的家具。为此,父亲就央告一位有木工手艺的老师,在每一天下午放学后,帮忙打造几件家具。短短几日工夫,橱柜、衣柜、木箱等家具就制作完成。那一段时间内,父亲和我打破每周回去两次的习惯,每日都来回奔波于这条山路上。下午放学后,父亲用绳子将家具拴好,背着往家赶。在一处叫“白咱干”的地方,山路一旁是悬崖峭壁,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那时候父亲年富力强,背着沉重的家具,毫不停留地走过这段山路。家中的家具多了起来,几口木箱、几套桌凳、一个衣柜……每一个房间内都有了像样的家具,这对于当时的家庭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前几日,我回了一趟老家。那些家具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早已集满了厚厚的尘土。我连忙找了一张干净的抹布,擦拭后,那些家具又焕发出亮光来。诚然,我并不是一位守旧的人,然而,在这一刹那,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额头上那一颗颗晶莹的汗珠和佝偻着脊背负重前行的样子。

1988年,那一年我初中毕业,由于对学习不重视,懒散,名落孙山,这结局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没有太多的遗憾。只是在父亲的几声叹气声中被母亲数落了几句。那时候父亲还在原先的小学任教,辍学那一年里,我和母亲一起劳动。一过完年,父亲让我和舅舅到色达去走一走。于是,我踏上了去往色达之路。在色达,我寄居在大舅家。每一天里,大舅都让我看书,并有意识的让我在县城里到处看一看。那时候,我才逐渐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我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我想要重新回到校园里。半个多月后,父亲给我写了回信,让我回家,准备复学。当时,父亲准备让我到农职业中学学习,不过由于我当年中考成绩太差的缘故,没能被录取。我决定去补习时,父亲激动不已。那时候在我们乡的初中,一年的补课费用为120元,这在当时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父亲和母亲商议后,决定从姐姐的嫁妆里取出一部分钱作为我的补习费。就这样,我再次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学校里,我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重头学起,一学期后,成绩从最后一名跃升至中上水平。毕业考试时,以所在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被康定师范学校录取。

后来,当我毕业后,两个弟弟也考取了师范学校。在这段时期内,父亲肩上的压力特别的大,因为两个弟弟的学习费用几乎都是自费。那时候父亲已调往离家十余里的一所完全小学。虽然路途比以往的学校近了许多,不过这段山路非常的难行,为了节约几顿生活费,父亲每一天都要回到家里。为了筹措两个弟弟的学杂费及生活费,家里债台高筑。每一年春节里,最怕的就是腊月二十九,因为在这一天里,上门催债的人一拨接着一拨。在困顿的生活面前,父亲从来都没有叫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再后来,两个弟弟毕业后,家境才又逐渐好转。父亲在临近退休时,调往村寨中的村小任教。所以才有了父亲后来自己言说的“四级跳”,一级跳就是高中部担任司务长一职,二级跳就是在中学任教,三级跳就是在完小任教,最后是来到了村小。然而不管父亲的工作环境怎样变化,父亲都坚定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既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一批批父亲教过的学生都早已为人父,为人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

2005年,父亲光荣退休。而今,父亲在县城里购买了商品房。每天,除了出去锻炼身体以外,大多数时候都蜗居在家里,翻看一些书籍。每一次我回到父亲身边时,父亲总要询问班级中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当听说孩子们有了进步时,父亲总会露出满意的笑容。父亲告诉我,一定要好好的教书,要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国家给的这份工资。为此,每当我在教学之路上有所倦怠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父亲那张威严的脸,使我重振精神,投入到紧张的教学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