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报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种了那么多年枇杷,最开心的就是枇杷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希望今年上市的枇杷产量更高,品质也更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收益。”3月28日午后,看着绿油油的果园,康定市上瓦斯村民康国军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道。
上瓦斯村位于康定市姑咱镇西南方G318沿线,平均海拔1400米,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常年气温15-17℃,水资源充沛,为枇杷产业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因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上瓦斯枇杷集黄、香、甜、大的特点于一身,早已盛名在外。
据统计,上瓦斯村枇杷种植面积约400余亩,挂果面积达300余亩,共有158家种植户,枇杷逐渐成为该村一大支柱产业,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康国军便是受益者之一。仅去年,康国军家的3000多斤枇杷卖了5万多元。
上瓦斯村种植枇杷的缘起,是从2001年开始。当时,康定市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制定了将上瓦斯村打造成“枇杷村”的目标。按照该目标,康定市组织上瓦斯村“两委”先后在简阳、泸州、仁寿、龙泉驿等地考察学习。结合村情实际,最终上瓦斯村决定引进龙泉驿的优质大果型枇杷新品种“大五星”,并于2002年开始大面积种植。
“大五星”枇杷叶片大而厚,叶背覆盖绒毛,病虫害较少,管理容易,采用矮化密植技术栽培,种植第二年,上瓦斯村就有部分枇杷试花挂果。作为村里最早的枇杷种植户,提到枇杷带给村子的好处,高康平激动地说:“我记得很清楚,2001年我买了100株大五星树苗,当时一株9元,都是大苗。第二年枇杷就挂果,我卖了2000多元,不仅回了本还赚了钱。而现在,靠着这100株枇杷树,我家的年收入增加了近2万元。”
不仅助力“钱袋子”鼓起来,枇杷种植还带动了当地就业。枇杷种植耗时少,一年里最多花三个月时间,便可完成上肥、修枝、套袋、下果等工序。康国明是村里的枇杷种植大户,种有2000多株枇杷树,为更好种植枇杷,他开出每月3000元的工资,聘请了四个长期工为枇杷浇水、除草。遇上套袋、下果时,康国明还会按150元/天聘请临时工,最多时候,他曾一天聘过34名临时工。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康定市“送种苗”“科技下乡助农增收”等活动的开展,以及多次帮助林农进行树形改造、品种改良、标准园建设后,上瓦斯村枇杷产量逐年增加,品质不断提升,为全村开辟出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时代在前进,如何让这条枇杷致富路越走越宽?村民有着自己的想法。去年国庆节前,张全琼心一横,直奔康定参加了电商培训。“只要肯学习,50多岁也来得及,要想上瓦斯村的枇杷更赚钱,我们必须跟上时代,改变营销思路。”话语虽短,却是张全琼发自内心的想法。在她看来,雅康高速贯通后,上瓦斯村车流量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民售卖枇杷,因此要充分利用电商平台,填补散客少的空缺。
张全琼在思考、在探索,上瓦斯村“两委”也有着自己的打算。据了解,下一步,该村将紧抓乡村振兴的机遇,围绕产业振兴和生态果乡的定位,大力发展枇杷产业,通过注册上瓦斯枇杷品牌商标,打造农村电商平台途径或与超市合作,提升上瓦斯村枇杷的品牌效应,让这一特色产业为全村助农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姑咱镇党委副书记江东表示,当下,上瓦斯村枇杷种植有了一定成效,但枇杷种植仍不能止步。接下来,要将枇杷种植的重点,放在产品研发、果树改良和人才培养之上,竭尽全力进一步提升上瓦斯枇杷的知名度,让其走得更远、更广。为尽早实现这一目标,姑咱镇打算申报在雅康高速路口建立康定农特产品销售市场,为上瓦斯村枇杷销售开辟一方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