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18 中共甘孜州委机关报·甘孜日报社出版凝聚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2021年04月08日

打造文化 深耕未来

棒球“出圈”背后的思考

◎新华社记者 吴俊宽

2020年末,一部以棒球为题材的纪录电影《棒!少年》让这个在国内略显“小众”的运动项目成功出圈。

一支由留守儿童组成的少年棒球队,通过体育实现了人生境遇的改变。他们逆风挥棒、叫板命运的励志故事不仅让电影拿下了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纪录长片奖等多个奖项,也让很多人通过大荧幕第一次真正认识了棒球运动,进而对它产生了兴趣。

这次成功“出圈”案例的背后,是无数中国棒球人潜心推广普及项目的厚积薄发。电影名称中,代表了项目文化的“棒”和“少年”,也勾画出中国棒球运动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你可能不知道棒球比赛的规则,但多少也会在日本漫画或影视作品中见过这项运动的场景;再不济,也至少见过棒球帽,以及球员奋力挥打球棒的样子。棒球帽和球棒,可以说是这项运动最基础的文化标签。

文化先行,普及滞后,这是棒球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现状。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有些尴尬,但在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祁冬眼中,这种“倒挂”恰恰是棒球发展的一种机遇。

“的确,棒球现在普及度没有其他一些运动那么高,但我也不认为它是小众项目。因为很多人都知道棒球,只是这项运动本身还没有普及开来。我们要做的就是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不断去传输普及棒球的内容、棒球的文化。”祁冬近日接受采访说。

据祁冬介绍,近年来MLB在中国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出圈”“破壁”不断打造项目文化和影响力。除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参与电影《棒!少年》外,去年MLB中国还成功尝试“破壁”,与人气国漫IP《一人之下》合作,在二次元组建“异人棒球队”并发布宣传短片。正是因为这些尝试,尝到了甜头。MLB中国在2021赛季开始的版权合作,从腾讯体育挪到了腾讯视频,并且牵手上海文广旗下的东方明珠新媒体,看中的正是两家合作伙伴的娱乐属性。

2020年MLB中国推出原创工作室,原创内容总播放量突破一个亿。2021年还将扶持更多原创内容作者。像棒球短视频小达人、有近5万粉丝的徐嘉诚小朋友,已经入围创作达人营,将会获得内容素材、资金等扶持。

尽可能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关注,是这一系列“出圈”与“破壁”的题中之义。

无独有偶,中国棒球协会也同样看到了打造项目文化的重要性。在去年,中国棒协作为指导单位,携手人民棒球推出了大型纪录片《中国棒球志——信仰的指引》,讲述属于中国人的棒球故事。

此外中国棒协还在疫情期间举办了“棒球网络达人秀”线上互动活动,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挑战的形式,展示棒球的技术魅力和文化内涵。不久之前,中国棒协又专门成立了精英运动员委员会,以期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打造棒球文化,助力项目普及,已成为各界中国棒球人的共识。

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参与人群作为支撑。两年前,MLB发布的《2019中国棒球人口白皮书》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棒球人群整体规模约4100万,活跃人群2100万。在活跃人群中,参与运动的人群占比40.0%。

一个运动项目能否走进校园、走近青少年,决定了是否会有越来越多的参与人群。2008年项目暂离奥运会后,中国棒协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普及和推广工作中,着力加强青少年培训,推进项目进校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近几年,青少年棒球发展迅速,以U系列赛事体系建设为杠杆,U10、U12、U15、U18等年龄组青少年赛事从全国锦标赛拓展到全国冠军赛和全国公开赛,参赛规模增加三倍,年度参赛队伍近700队次。

按照中国棒协的规划,未来5年青少年棒球发展将构建以校园为主的多渠道、多形式的棒球人才培养机制,建设更多的传统特色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让更多青少年学生参与棒球运动,夯实棒球运动发展人才基础。在《中国棒球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更是设立了具体的目标——力争到2025年,开展棒球运动的学校达到3000所。

2020年11月,中国棒协还与MLB就棒球公益课进校园项目达成合作。目前该项目已在无锡、上海、北京等地中小学校落地,双方将通力合作,把棒球公益课带到全国更多地区,共同推进棒球校园普及,并在此基础上组织丰富的赛事交流活动,让孩子通过比赛增强乐趣,不断成长进步。

祁冬介绍说,今年棒球公益课进校园已经安排了4到6个城市。“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感受到棒球运动的乐趣和魅力。”

“这个项目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课让更多的孩子们起码知道什么是棒球,知道棒球的跑、跳、投,知道这是一个团体运动,比较需要动脑子,比较讲究智谋等等。这些都让孩子们得到锻炼,不管是从身体还是心智方面。”祁冬说,“如果全国所有的小学体育课里都有棒球,那棒球在国内就真的普及了,未来棒球的发展也就非常广阔了。”